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積極應對《巴黎協定》后的新形勢
來源:中國科學報 時間:2016/1/4 14:44:54 用手機瀏覽

  日前閉幕的巴黎氣候大會通過《巴黎協定》,在氣候公約原則的基礎上,確立了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制度框架,成為繼《京都議定書》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又一新的起點和里程碑。

  一、以我國全球治理新理念繼續推動《巴黎協定》的實施

  《巴黎協定》確立的新氣候機制主要有三點:第一是確立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即把全球平均溫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2℃之內,并努力控制在1.5℃之內。為此,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需盡快達到峰值,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源的人為排放與碳匯的清除之間的平衡,即實現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

  第二,全球長期目標的實現以國家自主決定貢獻(INDC)的自愿行動為基礎,同時要加強各國行動和支助的透明度,并從2023年開始,進行全球每5年一次的盤點或總結,以評估實現協定宗旨和長期目標的集體進展情況,為各方提供信息,促進更新和加強國家行動和支助力度,以及加強氣候行動的國際合作。

  第三,區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的歷史責任和義務,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并將該原則體現在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和透明度等各個要素之中。在減緩問題上,協定明確發達國家繼續帶頭,努力實現全經濟絕對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繼續加強其減排努力,鼓勵其根據不同國情,逐漸實現全經濟絕對減排目標。在資金問題上,協定規定發達國家應為協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提供資金資源,以履行其在《公約》下的現有義務,并鼓勵其他國家自愿提供這種支助。

  中國為《巴黎協定》的達成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會前中美和中法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已就談判中核心和焦點問題凝聚了共識,最終成為《巴黎協定》各方共識的基礎。習近平主席在大會開幕式上講話,不僅就氣候制度而且對全球治理模式提出新的理念,即創造“三個未來”,“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創造一個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未來”,“創造一個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中國積極促進巴黎大會成功,既是在習主席全球治理理念指導下,深度參與國際治理的一個成功范例,也將成為我國推動實施《巴黎協定》后續行動的基本理論和指導思想。

  《巴黎協定》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了體制性安排,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新的機制和新的進程,均有待于從2016年開始的后續談判中解決。當前各方都在加強對協定中各相關條款的解讀,評價其可能的影響、風險與效果,并研究新的談判立場和實施對案!栋屠鑵f定》是平衡各方基本立場和基本利益訴求,相互展現建設性和靈活性的產物,總體上促進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但各方對協定中相關條款的理解、解讀以及實施行動的細節等仍會有較大分歧。我國當前需要組織力量,就《巴黎協定》中有關全球1.5℃溫升目標、各國INDC目標與全球盤點、資金技術與透明度等相關問題開展綜合性和前瞻性研究,研究今后落實協定談判的立場和策略,繼續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展現我國為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大國責任擔當,并借鑒我國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實踐和經驗,探索和發展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動全球治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二、加快推進國內能源革命和經濟發展的低碳轉型

  我國提出2030年左右CO2排放總量達峰目標,即意味著在強化“強度”下降目標的同時,要進一步實施“總量”的雙控機制,實現CO2排放達峰后,再進一步實施與發達國家類似的排放總量下降目標。實現CO2排放的峰值,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轉折點,這意味著屆時經濟增長將不再依賴化石能源供應的增加,而與其完全脫鉤。CO2排放達峰的同時,也意味著國內資源和環境嚴重制約形勢的根本改變,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國內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2030年左右CO2達峰后,在經濟持續增長同時,能源需求仍會繼續有所增加,但能源總需求增長將依靠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應滿足。因此,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達20%左右目標,是對CO2排放達峰的重要支撐。據測算,2030年非化石能源裝機將達約13億千瓦,相當于目前我國發電裝機總量,而且仍需繼續以年均6%~8%的速度增長。屆時每年仍需新建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各2000萬千瓦,核電裝機約1000萬千瓦,其發展速度和規模都是發達國家所遠不能及的。

  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全球長期目標,各國都需不斷加強努力。當前各國INDC下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將達550億噸,達不到實現2℃溫升目標的400億噸排放情景范圍,各國都需在全球定期集體盤點基礎上更新和加大INDC力度。

  實現《巴黎協定》控制溫升2℃目標,全球到本世紀下半葉要實現凈零排放,也就意味著到2050年后要盡快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支撐的近零排放能源體系,取代當前以化石能源為支柱的高碳能源體系。這將加速全球能源變革和經濟低碳轉型的步伐。先進低碳能源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將成為世界經濟技術競爭的高科技領域,也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就業機會,成為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我國能源革命和經濟低碳轉型的形勢將更加緊迫,也面臨嚴峻挑戰和跨越式發展的機遇。巴黎大會要求各國2020年前提交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以共同努力實現全球長期目標。我國當前研究和制定中長期能源革命戰略過程中,需要體現《巴黎協定》的要求,加快推進能源革命的進程,為保護地球生態安全、促進全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中國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全球能源互聯網促進《巴黎協定》實施行動計劃公布
我國碳強度下降目標提前3年完成
中國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轉
今冬再添“煤改電”取暖居民27萬戶 河北南部電網
河北省2017年各市節能減排目標考核結果
中天鋼鐵集團兩大環保項目正式投運
《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發展報告2018》正式發布
福建莆田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