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我們又在重霧霾中度過了。2015年12月份,對于北方人民來說,什么事情都沒有戴口罩防霧霾重要,多次的“有色預警”來襲,讓人不禁想問什么時候能停下來啊。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會議上指出,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要下大決心、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排放,改善環境質量,保障和改善環境民生。要加快發展新環保技術、新能源技術,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推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我國實現綠色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2016年環境治理將更加嚴厲,去年12月份的幾次空氣重污染預警,催生了到底是燃煤貢獻大還是機動車貢獻大的爭論,不論是誰,都離不開化石能源的消耗利用。節能減排加大力,不如從根本上解決,對能源結構進行調整。
在12月29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對當前能源消費形式作了清晰的判斷:能源消費增速減“擋”期,能源結構進入戰略性調整期。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表示,2016年要落實電力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盡快出臺和實施油氣體制改革方案,把電網、油氣管網打造成公平服務于上下游產業、優化資源配置的公共平臺。
能源消費結構繼續往鼓勵非化石能源方面推進,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和提升天然氣消費比重都設立了硬指標。而且控制煤電產能規模,建立煤電建設風險預警機制,對紅色和黃色預警省份,禁止新建燃煤電站。
國家能源局提出了今年能源結構優化的目標,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3.2%,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62.6%以下,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2%。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 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2015年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中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11.4%的目標,按照此速度,未來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會提前達到15%。
隨著能源結構的大幅調整,電力體制的改革,北方乃至全國的“有色預警”次數希望在2016年有所減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