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2015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企業家代表時指出,“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了5.9%,我們還會繼續按這個方向推動轉型發展,推動綠色發展。我們正在采取措施,努力培育綠色的、節能的,又能支持經濟增長的動力。但是我也希望不要因為中國加大環保力度,可能影響一些經濟增長的速度,又造成一種聲音,‘是不是經濟放緩了’、‘拖累實體經濟了’”。那么,工業作為我國實體經濟中的主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國積極發展綠色經濟的背景下,其如何轉變發展,是否能夠成為綠色、節能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帶著這些問題,《節能視界》的記者采訪了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房慶同志。

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房慶
節能視界:李克強總理提到的綠色發展具體是什么,工業的綠色發展又是什么?
房慶:隨著環境問題和能源短缺問題的出現,我國進入了經濟發展轉型期,經濟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等詞匯相繼出現。而我們經常談到的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是我國在解決了常規性環境問題以后,分別針對廢棄物管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提出的;而綠色發展是隨著世界經濟轉型,增長要素變化提出的,從發展內涵來說更為廣泛,包括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的內容,所以說,綠色發展是在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下的經濟的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而你提及的工業綠色發展是我國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領域,在工業中通過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方式等手段提高工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就降低了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工業生產制造過程、產品和企業也就綠色化了。
節能視界:那么,我國工業綠色發展現在取得了哪些成效?
房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可以說是所有產業中發展最快的,以2011-2014四年來說,我國工業增加值從191571億元增至227991億元,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5.8%,在國民經濟中的體量可是很大的,不僅如此,工業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9.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45%,這可是遠遠超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
不止如此,隨著我國發展方式的轉變,特別是工業綠色發展的提出,工業也是走在前面的,成績是也很突出的,最明顯的就是工業產品的綜合能耗和污染強度的降低。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也講了2015年上半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5.9%,取得這樣的成績對于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實屬不易。不僅如此,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工業節能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還不如現在優秀的情況下,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已經從2.59噸標準煤/萬元降低至1.92噸標準煤/萬元,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長支撐了14.9%的工業增加值的增長,所以說工業在節能和環保方面取得的成績是很突出的。
今后,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節能環保技術的不斷應用;管理人才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機制的不斷完善;工業自身結構的持續優化升級,及其對落后產能的不斷淘汰,我國工業產品質量將會不斷提升,這樣不僅會使我國工業向綠色化升級改造,而且也會增加我國工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從制造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節能視界:這幾年我國工業在綠色發展方面取得如此多的成績,在現階段,我國工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房慶: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產業的發展和升級轉型都不得不面臨產業結構、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工業也不例外。特別是在環境壓力日趨嚴重,能源約束突出的背景下,工業的轉型和綠色發展更顯重要,但也步履維艱,困難重重。一方面,由于我國能源資源稟賦不好,技術水平的限制,使得我國能源利用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較低。另一方面,環保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污染物的治理也越來越難。再加上我國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較多,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節能環保意識都不同,政府的監管體系還不完善,出現了大家常說的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這些問題都很難是短時間內解決的。另外,由于我國技術創新力缺乏,很多核心的關鍵技術仍然掌握在世界上發達國家的手里,這也不利于我國工業綠色發展。
節能視界:如您所說,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會有階段性的問題,那么,您認為我國工業應該從哪些方面重點突破呢?
房慶:我國工業中小企業眾多,而且以重工業為主,加上長時間的粗放式發展,才出現了污染嚴重,能耗高的問題。所以,我認為應該從工業結構調整、技術、循環經濟和工業與信息化融合幾方面考慮。
工業結構調整方面,要通過化解過生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附加值,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工業結構優化。
技術方面,提高技術創新,加快重點耗能行業技術改造,提高工業產品、工程設計標準,推進重化工業制造流程的轉型升級及工業產品綠色生態設計。
循環經濟方面,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促進源頭消耗和排放減量;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并且要推進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包括完善再生資源和垃圾分類回收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化,發展再制造,推廣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工業與信息化融合方面,德國提出了工業4.0,美國提出了互聯網工業,那么我國就要強化工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因此,要從推進制造企業信息化轉型升級,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突破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等方面入手。
節能視界:除了上述要突破的重點方向以外,您覺得“十三五”期間,我國政府應該從哪些方面推動工業綠色化發展?
房慶:目前,我國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法規還不夠完善,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視制定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及其完善進出口環節稅收政策,限制高能耗產品出口的相關政策。
除此之外,完善有利于工業綠色發展的市場機制,比如,完善能源和主要資源的定價體系,發展節能環保市場服務體系,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體系,推動產業政策“轉型”,調整財稅體制。
另外,還要加強對工業節能環保方面的監管,如逐步提高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準、重點行業能耗限額標準,及時更新的節能減排數據信息系統等。
最重要的就是發揮企業的積極性,所以政策在制定的過程中,一定要以企業為中心,特別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總之,從我國工業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工業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向綠色化方面轉化和升級。但是,隨著我國工業發展結構的不斷調整,落后產能的不斷淘汰,及其節能環保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我國工業在綠色轉型中一定會搶占發展先機,找到工業本身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