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督ㄗh》指出,立足國內、放眼全球,強調要牢固樹立開放的發展理念,從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多個方面,勾勒出今后5年中國開放的“路線圖”。以此為基本遵循,強化發展內外聯動,必將贏得發展的主動,為未來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建議》中把綠色發展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睂τ谶@份將引領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建議》的發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李連成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很多建議中對于交通的節能減排而言非常精準,把交通的低碳發展放在了非?壳暗奈恢茫@和交通在整個社會的節能減排中的地位和份額是相關的。
“2005年交通的能源消耗占全社會的7.32%,2013年已經提高到了8.35%。”李連成認為,這些比例的變化,說明了交通的能源消耗,是比全社會的能源消耗的增速是要快的,而且在主要的能源消耗領域——如工業和建筑等,雖然交通占的比例不是最大,但它的增速是最快的,因此,建議強調把交通的能源消耗放在了非常靠前的位置。
《建議》明確提出要提高電動車的產業化水平,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應用。針對交通的能源環保而言,提出的很多措施非常具體,要求施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強軌道交通發展,特別強調鼓勵自行車慢性交通系統的建設,推進結構優化,實現結構的節能減排。
李連成稱,對于交通的節能減排而言,一是交通的結構優化,推廣公共交通等。二是技術節能,技術節能對于人們出行水平質量的提升,實現綠色發展可以有機的結合起來。
此外,這次規劃建議中還特別強調了倡導合理消費,避免奢侈消費。我們在研究交通節能減排時也提出觀點,合理消費不僅是物質的消費,如果把交通出行本身看做是消費品,本身也存在合理的消費問題。優化交通的結構,推廣新能源汽車,倡導交通的合理消費,背后都需要加強政府在交通治理能力方面的建設。
“人們出行環境舒適性的提高,有時和交通對于環境的影響是矛盾或者是競爭性的指標。經過我們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廣新能源汽車,實現提高人們出行舒適度的時候,同時減少對周邊氣候的影響,使我們的天更藍!崩钸B成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