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氣十條”到“水十條”,中國政府下決心將最大的蛋糕留給節能環保產業。此后,當一大撥轉型企業開始向環保產業聚集之時,一些跡象表明,中國的節能環保產業正顯現出令人充滿希望的一面。
2016年,“十三五”即將發軔,而中國節能環保產業仍將一枝獨秀。這事出有因:在今后的大部分時間里,根據國務院2013年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2015年,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首位的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實現4.5萬億元。而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為,“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年增速將超20%,總社會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
環保業新版圖日漸形成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環境保護投入不斷增加!熬盼濉逼陂g,我國環保投入達3600億元,1999年環保投入占GDP的比例首次超過1%!笆濉逼陂g,環保投入約占到GDP的1.2%。“十一五”期間,環保投入的比例進一步增大。環保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推動我國環保產業不斷提升。
“環保法律法規、標準的不斷完善和執法力度的加大,使得對環保產品、技術、服務需求增加,進一步刺激、調動和促進了企業防治污染的積極性。”同煤集團高曉龍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講道。
同煤集團是最早投入環保項目的公司之一,如今,它最大的受益是,企業的發展建立在高效率利用資源、減少或消除廢物的產生排放和強化生態環境維護。
一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以15%至20%的速度增長,“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3.4萬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了62%,占到GDP的3.5%。
國家對環保產業如此“闊綽”出手,讓歷經20多年的中國環保產業充滿希望。
而同一時期,國內亦涌現了一批諸如湖南永清、桑德、中國節能等業內知名環保公司,環保產業的新版圖逐漸形成。
但一個問題是,與國家日益增加的環保投資相比,中國環保企業的發展卻有些不趕趟兒!2000年,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有1萬多家,年產值1080億元,10年后,環保企業增長至3.5萬家,廣義環保產業值達到了11000億元!庇袑<曳Q,國內環保企業總體仍處于“小、散、弱”的狀態,雖然也有一批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環保企業,但數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差極大。
跨界玩轉環保
眼下,一大批非環保產業公司正加快實現轉型,對他們來說,直接并購環保企業或許是入行的最快選擇。
中材國際以10.1億元并購節源環保;清華啟迪科技宣布以46.9億元并購桑德環境,成為2015年最大并購案;房地產商鼎立股份以1.5億元收購從事金屬回收的豐越環保;寶利瀝青,宣布以3.2億元收購從事大氣污染治理的一同環保;化工企業湘潭電化則以1.77億元收購污水處理企業湘潭水務。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跨界并購環保的交易中,跨行業并購比例近三分之一,且還有增加的趨勢。
“這給環保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競爭!鄙轿髫敶蠼淌趧⒑<t稱,傳統企業急于轉型,給環保產業帶來巨大商機,有利于解決環保資金缺口。
“這個市場非常大,對國家的未來非常重要,也值得多方投入共同發展。”湖南永清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執行總裁梅永華說,不同企業從不同角度切入,可能會帶來不同的治理技術方法、會有不同的商業模式,如果“門外漢”進入行業后能帶來更新的想法、更好的技術、更好的模式,我們更歡迎,也可以合作共贏。
而業內人士則對跨界并購環保持謹慎態度,面對要求日漸提高的環保業務和技術,傳統企業進軍環保,其專業和整合能力還需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