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25日晚間,人民日報公布“十三五”規劃10個重點,分別為:1、保持經濟增長;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3、調整優化產業結構;4、推動創新驅動發展;5、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6、改革體制機制;7、推動協調發展;8、加強生態文明建設;9、保障和改善民生;10、推進扶貧開發。其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首度寫入五年規劃。
生態文明建設首入“十三五”規劃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绷暯娇倳洀娬{:“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鄙鷳B文明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業,它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更關乎整個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與繁榮。
前期粗放式增長模式,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根據《2014中國環境公報》,全國4896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水質為優良級的比例僅為10.8%,而水質較差與極差的比例分別高達45.4%、16.1%;161個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比例僅為9.9%;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而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高達19.4%。
盡管在“十二五”規劃中,24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中,有8項是關于資源環境的,但隨著環境與資源問題的突出,“十三五”時期生態環保建設壓力有增無減。
綜上可知,此次進入“十三五”規劃是題中之義,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民心所向,也是我國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速度的辯證關系論
2015年初,被稱“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實施。環保理念的變革,由立法目的的表述可見一斑:過去是“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現在則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由于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更高的高度,而實現環境控制目標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犧牲高污染企業的GDP,因此“十三五”期間的GDP增速有望低于“十二五”規劃時期的GDP增速。有媒體測算過,要實現2020年GDP比2010年翻番的目標,年均增速維持在6.6%即可。
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生態文明建設的加碼缺失帶來“陣痛”,但需要看清的事實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是“經濟要上臺階,生態文明也要上臺階”的發展,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
“陣痛”終究只是“陣痛”,如果不能承受這點陣痛,今后便會面臨長期的痛楚。發展不僅要講速度講效益,更需要在增長與保護、局部與整體、當前和長遠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點之一,正是因為把握了“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發展規律,認清了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歷史責任,對未來GDP的穩步增長百利而無一害。
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環保市場風向動態
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十三五”規劃的研究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提出,早已在對政策反應極度靈敏的資本市場掀起熱潮。多家機構認為“十三五”規劃對資本市場是整體性的主題投資機會,其中,環保等新興產業主題最被看好。
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偼顿Y有望超過17萬億元。在資本市場,環保板塊一直是資金追逐的熱點,無論是從發展前景來看,還是國家政策來看,環保行業無疑極具吸金效力。
目前十三五規劃進入加速制定階段,基于中國城市環境現狀和本屆政府對環保行業的高度重視,環保板塊將是未來5年最為確定性的板塊。環保未來5年的方向和投資重點將上升至國家戰略角度,成為政府重點投資領域。
市場關注的方向包括第三方環境治理、新能源、環保交易、循環經濟以及低碳概念,相關主題上市企業中,中電環保、永清環保、先河環保、雪迪龍、龍凈環保、蒙草抗旱、菲達環保、科林環保、三維絲等值得關注。
總之,我國環保投資逐年增長,污染物減排效果有了初步表現,但是減排速度遠低于投資增速,可見環保工作任重而道遠;加大投資力度、針對重點污染領域治理是必由之路。環保板塊因投資金額加大而總體受益。生態環保這一長期主線應當優先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