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陜西省交通廳獲悉,國內首條大規模使用建筑垃圾做路基修建的高速公路——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將于11月全線貫通。目前各項施工進展順利,全線預計11月正式貫通,這將是我國首條“環保科技高速路”。
大規模用建筑垃圾做路基
一塊塊褐色的建筑垃圾碎塊均勻地向西延伸,大型壓路機反復行駛、碾軋……這一景象,并不是建筑垃圾消納場,而是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的施工現場。
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東起臨潼區零口鎮,西南止于戶縣秦渡鎮,全長約122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每小時,采用雙向六車道的高速公路設計標準。與此前國內建設的所有高速公路不同,工程技術人員首次選擇建筑垃圾做原料,并且大量使用到路基的施工中。
這是國內首次大規模綜合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到高速公路項目中。陜西省交通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與一般路基填料相比,建筑垃圾的強度高、穩定性好,但分離、篩選的難度很大,此前一直沒有成熟的技術規范借鑒。
西咸北環線不僅從原材料上開創了國內先河,還將首次大范圍使用橡膠瀝青SMA結構用于高速公路瀝青上面層,其形成的《橡膠瀝青路面施工技術指南》,有效填補了該項技術的國內空白。
建筑垃圾實現再生利用
據了解,西咸北環線項目路基填筑、特殊地基處理、路面、小型預制構件和臨建設施中共使用了約570萬噸,平均每公里要用4.67萬噸。如果把這些垃圾拿去填埋,至少要占用3000畝土地。
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建設中的再生規;C合利用,符合國家倡導的綠色循環低碳公路建設理念。建筑垃圾想要再生利用,首先要快速篩分。雖然取出了鋼筋,但磚塊和混凝土很難分離。施工單位通過不斷試驗、改進,研發設備通過形狀和密度分離磚混垃圾,分離程度可達90%以上,填補了國內空白。
此外,建筑垃圾再生材料顆粒較大,壓實后強度雖然好,但存在材料不均勻的問題。在施工中,建設者總結出了合理的碾軋機械組合和遍數,掌握了關鍵工序控制方法,并采用灌砂法、降差法、彎沉測定多種措施,有效控制了施工質量。
目前,西咸北環線項目建筑垃圾臨建、特殊路基處理、路基應用已經全部施工完畢,路面底基層、基層、小型預制構件施工已經全面開始。
“環?萍悸贰11月全線貫通
陜西擁有輝煌燦爛的古代交通文明,古有“秦直道”,全長700余公里,跨越14個縣,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漢代以來以長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與中亞和地中海各國陸上的主要通道。
據了解,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工程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全國“生態環保示范工程”。據不完全統計,工程因使用建筑垃圾,避免了開采砂土340萬立方米,節約燃煤3.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萬立方米;恢復垃圾場占用土地360畝,減少土地開挖面積700余畝,光節約土地一項產生的經濟效益近3億元。
工程也帶來施工工藝、檢測方法、質量控制等一系列變化與創新。建筑垃圾再利用、新能源利用、建筑節能、大氣污染防治等新技術應用,使該路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環保示范工程。
今年11月,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將正式貫通。屆時,連霍、福銀、包茂、京昆、銀百等多條高速將在西安周邊得到連接,不僅對于完善陜西高速公路網布局、加速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更對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加快推進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