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資源環境約束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大瓶頸。展望“十三五”,我國不僅要實現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國際承諾低碳目標,還有到2020年能源消費及煤炭消費總量的雙控目標。但與此同時,在新常態下,外部經濟下行的壓力,產能過剩的現實,給全行業進一步的節能投入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再加上部分企業對節能認識不夠、投入不足以及節能效益下降等因素,給未來全行業的節能增加了不少難度。
企業節能存在諸多阻礙
在面臨不利外部環境的同時,部分企業自身對節能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也成為未來節能的難點。
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李忠銘談到,未來行業節能的最大難點是節能措施的落實,企業認識不足會影響到資金投入,導致真正的節能減排技術和設備無法被采用。
南京星飛冷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楊振華告訴記者:“一些企業的配合程度確實與國家要求和大家的希望相去較遠,所以我們在節能技術推廣中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困難。當我們去企業推廣新的節能技術和設備時,一些企業會以種種理由搪塞,如現在的效益不好等。不過,一些企業確實沒有錢,但他們依然會去搞節能,并且表示勒緊褲腰帶也要做這件事,因為節能帶來低成本,效益會更好,未來會更寬廣!
楊振華談到,在老舊裝置的改造上,新技術推廣也存在一些難度。比如,現在很多節能服務公司都在做水輪機,改電力驅動為水力驅動,可以大幅節能。雖然化工企業對這個技術非常認可,但不少企業仍表示再等等、再看看。歸根到底,還是企業領導認為節能不是那么緊迫,還沒有認識到節能帶來的好處。
張覲桐告訴記者:“我們在企業調研時發現,對于先進節能技術的推廣,肯定是節能服務公司比化工企業更著急,因為推廣技術對于前者來說是有效益的。但到了企業卻不是這么回事,有的企業不接待,因為新技術很難馬上見效。我們給企業做免費診斷時,也曾帶一些節能服務公司到企業去。由于是節能協會推薦的,企業才肯接納!濉瘑挝划a品綜合能耗降低的任務雖然完成了,但新技術推廣難的問題依然存在,需要相關企業提高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