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實現經濟的成功轉型至關重要。因此,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要不斷擴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范圍,增強企業和公眾的環保意識,提高環境治理技術水平,促進環境保護產業改造升級,改善當前以問題為導向的環境保護狀況顯得尤為重要。
9月23日,由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重點學科主持的,首部聚焦上海市環保產業研發投入發展狀況的《上海市環保產業R&D投入的績效分析及制度支持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在上海正式發布。
記者注意到,該份報告通過大量調研和數據分析,描述了上海市環保產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和上海市環保產業R&D(環保產業研究和試驗發展)投入狀況,指出了環保產業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方向,特別強調了受益于上海傳統的工業服務能力以及上海強大的人才和科技實力,上海在環保產業服務領域方面將在環保工程、環保技術研發、環境咨詢以及環境金融四大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報告顯示,根據上海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上海市規模以上節能環保企業約有136家,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約人民幣390億元,其中:節能環保制造業實現總產值359億元,節能環保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31億元,初步形成了包括技術研發、產品裝備制造、產業服務、市場營銷等領域的產業體系。
具體而言,報告認為,近年來上海在水、氣、聲、固廢監控與治理、節能環保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受損環境修復7個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位居全國前5名。同時,上海市政府方面最近十幾年來環保投入也不斷增加,至2013年環保投入607.88億元,相當于GDP的2.80%,2014年環保投入占上海市GDP的3%。從1996年至2013年間,這18年來上海的環保投資從不到70億元增加到600億元。
從R&D經費總支出的角度看,報告數據顯示,上海市R&D投入占GDP比重在全國31個省市中位列第二,且遠遠領先于其他省市,甚至在國際范圍內,上海市的R&D投入強度已相當于發達國家水平。其中,2010-2014年上海市R&D經費支出在全市GDP的比重逐年提升,這說明上海市對于R&D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2014年度,上海市的R&D經費支出已達到831億元,同時R&D經費投入強度為3.6%。這表明R&D活動投入增長也基本保持與經濟增長同樣的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環保產業R&D活動的投入是一個多元化投入的過程,投入主體有政府、企業、社會和風險投資公司等。“可以看到現階段上海市環保產業R&D投入來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是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自有資本、民間社會資本以及風險資本都將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成為推動環保產業進一步發展的中堅力量!鄙虾煼洞髮W商學院教授孫紅梅指出。
項目組副組長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張玉華教授稱,盡管上海市出臺了一系列嚴格的環境政策、環保治理和產業發展規劃,不斷完善第三方監督體系,但上海的環保產業依舊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環保產業領域發展不均衡,各類污染治理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報告在對比發達國家環保產業R&D投入政策給予的啟示基礎上,建議上海市擴大投資環保產業R&D的渠道與方式,綜合制定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法規和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措施,建立環保產業技術與人才儲備機制,加快環保產業的界定和行業細分統計,支持環保產業研發投入多樣性,建立完整的績效評價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