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淺談綠色建筑的節能環保
來源:筑能網 時間:2015/9/23 12:39:20 用手機瀏覽

    在我國建筑耗能已與工業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為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戶”。建筑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包袱,因此大力推行綠色節能環保的新建筑是和國家提倡的“走可持續性發展道路”相符合的。

    一、建筑對環境污染的幾種形式

    (1)有害氣體污染:煤、油、燃氣燃燒排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氣體。這些氣體大多被海洋吸收,據測試數據顯示自工業革命以來海水的酸度上升了30%。含硫氣體則是酸雨的主要組成部分。另外建材中塑料的添加劑的揮發,涂料中溶劑的揮發,粘接劑中有毒物質的揮發等都對大氣帶來各種污染。

    (2)建筑垃圾污染:施工中“剩余混凝土”,據有關統計為總混凝土量的0.8%,就是說每用100萬立方米,就有0.8萬立方米混凝土浪費,相伴的廢水也對環境造成污染。還有廢建筑玻璃、纖維、陶瓷廢渣、金屬、石棉、石膏,裝飾裝修中的塑料、化纖邊料等。

    二、建筑對資源的消耗形式

    (1)建筑施工過程中對水、電、燃料等的消耗。除了主體建筑外,為其配套的設施施工也會消耗大量資源。

    (2)對木材的消耗。今天仍有施工隊伍在使用木制腳手架,一些建筑為突出高檔效果而大量使用實木內裝,一些高檔住宅則會使用實木或鋁包木門窗。

    (3)建材在運輸過程中對交通資源及各種燃料的消耗。

    三、綠色建筑的內涵綠色建筑也稱生態建筑、生態化建筑或可持續建筑

    綠色建筑與一般建筑的區別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1)老的建筑能耗非常大,現在我們首先強調的是利用太陽能和地熱,這樣的建筑可以做到能耗非常低。綠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相比,耗能可以降低70%-75%。

    (2)一般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產技術,建造過程的標準化、產業化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風貌大同小異,千城一面。而綠色建筑強調的是采用本地的文化、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自然、本地的氣侯條件,這樣在風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

    (3)傳統建筑是封閉的,與自然環境完全隔離,室內環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綠色筑的內部與外部采取有效連通的辦法,會對氣候變化自動調節。

    (4)舊的建筑形式僅僅是在建造過程或者是使用過程中對環境負責,而綠色建筑強調的是從原材料的開采、加工、運輸一直到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廢棄、拆除的全過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它的造價,因為綠色建筑在等級制度里有一系列的描繪,達到節能60%標準的建筑,造價是不高的,只是在原來建筑的造價基礎上再增加5-7個百分點,而且增加的造價預計在5-8年的時間內就可以收回。

    四、建造綠色建筑的思路與對策

    (1)加大對清潔能源的利用。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等,既可減少對資源的消耗也會減少廢氣污染。

    (2)推廣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技術。

    (3)就近取材,盡量減少運輸能耗。比如山東、福建產石材,在當地的建筑立面上就可以多采用一些本地石材做裝飾;南方地區多產竹子,可以在施工中盡量多用竹腳板、竹模板等。

    (4)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相應的加大再生材料、環保材料的使用比例。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渣在建筑材料中的綜合利用。

    (5)加大對不合格、不達標建材生產企業的治理力度。

    (6)盡量減少外立面上幕墻的面積。一是可以降低反光所造成的光污染,二是建造成本可以降低,三是保溫效果可得到提高,四是將來的擦洗、維護、保養成本也可降低。

    (7)對于新建建筑要嚴格按照節能標準進行設計與施工。屋頂、墻體以及外門窗的保溫措施。另外建筑方位朝向、體型、間距等規劃布局也能很大提升節能效果。

    (8)對于已建成老建筑的節能改造。

    人類活動是地球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節能環保已經是現實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以前我們更多想的是怎樣改造我們周圍的環境,讓它更適應我們的需要,現在經過了多年的經驗教訓,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必須適應我們不能改變的,改變我們不能適應的,這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未來才會更加光明?傊G色建筑的發展需要生態規劃作為指導各類規劃設計的核心依據,需要科學地將城市發展與自然系統建立起穩定和諧的共生機制,更需要政府加強科學的宏觀調控與依法行政的技術保障支持。由此要引導社會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生產理念,鼓勵和宏揚綠色建筑的積極作用,使綠色建筑與生態安全成為社會的自覺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18國際建筑節能創新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
河北:在全國率先推進鋼鐵焦化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合肥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可申報獎補
【匯總】近期全國各地建筑與照明節能改造鼓勵政策一覽
售電行業出路:多元融合發展
漁光一體:水上發電,水下養魚
大蒜都已“牽手”核技術 談“核”不必色變
環保部:成立專家團隊指導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