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求寧夏2015年底萬元GDP能耗必須較2010年下降15%。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寧夏正處于產業結構深層次變革、節能降耗空間極度狹窄的特殊時期,完成任務相當艱巨。
“約束性指標不是限制經濟發展,而是要實現有質量的發展。黨的十八大已經把節能降耗工作提高到‘國策’的高度,節能降耗,我們沒有退路!苯,寧夏回族自治區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說。
應對節能降耗約束性指標,寧夏沒有輕松過,也沒有放松過,更沒有放棄過。
從上而下的一場節能大戰
為了完成國家下達指標任務,自治區研究制定了《寧夏工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寧夏節能降耗行動計劃(2014年-2015年)》,將指標任務分解到各市和萬家企業,大力開展節能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加強節能管理,逐步實現能耗逐年降低。
“十二五”期間,石嘴山市正處于工業轉型期的關鍵階段。然而,該市工業對資源和能源的依賴度較高,高載能行業占工業總能耗的75%,盡管節能減排取得一定效果,但萬元GDP能耗仍為全國平均能耗的4.5倍,全區平均能耗的1.6倍。2014年,萬元GDP能耗達3.22噸標準煤,比2005年累計下降46.4%,節能空間已經接近極限。
盡管如此,石嘴山市仍然挑戰極限,承擔了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指標: 2011年必須同比下降3.89%,2012年必須同比下降5%,2013年必須同比下降3.4%,2014年必須同比下降5.05%。
2011年底,石嘴山市委、市政府便勾勒出了產業轉型、生態轉型、民生轉型的立體遠景,制定出培育壯大新材料、裝備制造、冶金、電石化工四大優勢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新型煤化工三個特色產業的轉型之路,通過自主創新、循環經濟、制度改革或兼并重組來改造提升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
在此期間,寧夏晟晏集團福華冶金有限公司在政府幫助下融資6.4億元,對落后產能進行淘汰,大力引進產能循環利用項目,將冶煉硅錳合金的余熱余壓、廢氣廢渣吃干榨盡,年可節約8000多萬元。寧夏吉元冶金集團有限公司礦熱爐尾氣發電項目,將實現年節約標煤2.7萬噸。
“早轉走新路,慢轉沒出路,不轉是死路!2014年,該市非煤產業比重達56.7%,成功越過了“分水嶺”。這是告別“倚煤倚重”老路,償付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代價的開始。
付出終得回報,石嘴山市能耗“走勢圖”勾勒出漂亮的弧線。石嘴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李敏告訴記者,2011年該市萬元GDP綜合能耗實際同比下降3.04%,2012年實際同比下降13.1%,2013年實際同比下降5.9%,2014年實際同比下降5.05%。節能降耗年度目標及進度目標均超額完成,“十二五”以來,全市GDP能耗累計下降24.714%,為自治區節能降耗作出了突出貢獻。
水韻回鄉吳忠市,“十二五”節能任務是單位GDP能耗下降15.5%。該市圍繞“十大節能工程”,每年組織實施節能技術改造項目15個以上,“十二五”前四年實現單位GDP綜合能耗累計下降29.2%,超額完成任務。
“數據”大戰的星星之火遍地燎原,掀開全區能耗“走勢圖”,一組組“數據”此消彼長,它們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箭頭直指15%終極目標。
由內到外的一次深層變革
15%的降幅是全區從企業到機關單位,從建筑到交通,從產品到自然人等一系列社會生產過程中,一次由內到外的深層變革。
為了實現節能降耗目標,全區萬家企業不遺余力實施技改項目,實現清潔生產,高效生產。全區各地在重工業與輕工業比重,以及二產與三產比重上大做文章,大刀闊斧改革,不斷調優產業結構。
寧夏京能寧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一期項目采用當今世界上同類型燃煤機組節能環保技術最為先進的間接空冷技術,每年可節約用水在1300萬噸以上,相當于3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水量。在生產中,通過2013年和2014年的技改和機組大修,公司各項能耗指標有大幅度提升。2014年,全年綜合供電煤耗同比降低了3.4克/千瓦時,發電綜合水耗同比降低了0.01千克/千瓦時,綜合廠用電率降低了0.28%,兩臺機組合計年節約標準煤2.6萬噸。
針對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的實際,吳忠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毛紡織、農副產品加工、包裝印刷等輕工業。充分利用回族特色優勢規劃建設了中國(吳忠)清真產業園,每年建設的投資20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中,輕工業項目占37%,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2014年底輕重工業比達到29:71。
在重工業方面,吳忠市主動淘汰落后產能,截至2014年,淘汰444臺寧夏青銅峽鋁業股份有限公司120KVA、160KVA電解槽、一條寧夏青銅峽西夏水泥股份公司日產1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等落后產能,共涉及企業27家,共計淘汰落后產能245萬噸,減少能源消耗100多萬噸標準煤,為工業發展騰出空間。
在輕工業方面,吳忠市不斷加重砝碼。由紡織行業“翹楚”——山東德州恒豐集團投資建設的寧夏恒豐45萬錠紡紗項目,是吳忠工業由重向輕轉型升級的“代表作”。自開工建設以來,創造了從簽約到投產200天的“恒豐速度”,建成后將實現年產值60億元以上。
清真產業是吳忠市的“金字招牌”。近日,在寧夏伊佳民族服飾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數百名工人正在將一頂頂普通的禮帽做成不同花色、不同造型、不同風格的藝術品。該企業生產的穆斯林服飾占到中東中低端消費市場的2/3。
吳忠清真產業園區內,以“清真”為主打的企業多達176家,年產值40億元,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8%。
在建筑和交通領域,也展開了一場節能大戰。吳忠市陽光驕子小區、喜瑞華府、黃河明珠等小區均采用了太陽能建筑一體化供熱水系統和新型墻體材料。運輸市場上,吳忠市嚴禁高耗能車輛進入,鼓勵經營者使用安全、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車輛。還加大了公共交通投入和補貼力度,支持客運企業購買或改裝使用天然氣車輛,2014年共注銷黃標車、老舊車輛22389輛,有效降低車輛尾氣排放。
2014年,寧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453萬平方米,實施綠色建筑110.6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實施360萬平方米。全區天然氣公交車占公交車輛比例達77.1%,在59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建設120條ETC車道,全區超過85%的客運班線實行了循環發班。
節能降耗人人有責。今年6月15日全國低碳日,當天8時許,銀川市西夏區400多名機關干部步行或騎自行車上班,做低碳生活、低碳辦公的自覺實踐者。
寧夏通過節能改造、建設節約型示范單位、建設節水型示范單位等措施,大幅降低公共機構人均能耗,截至2014年,累計完成寧夏公共機構人均節能降耗“十二五”總目標的120%。
一系列改革助推經濟社會深刻變革:2014年寧夏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占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的比重為82.1%,比2013年下降1.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78.7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2.83%,比2013年上升0.8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