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地方動態 >> 正文
上海碳市重點培養機構投資者 穩推碳金融創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15-8-20 13:48:17 用手機瀏覽

  中國碳市場七個試點可謂各具特色,其中,上海碳交易試點在業界一直以設計完善、運行穩健著稱。

  近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林健接受記者專訪,其中“穩健”和“市場”成為此次訪談中頻繁出現的關鍵詞。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碳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但如何劃清政府和市場的界限也成為影響碳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此,林健認為,在完善的政策框架設計基礎上,應做到“政府不干預,平臺不操縱”,“市場的歸市場”。

  同樣,碳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投資者的參與和碳金融的創新。在吸引投資者方面,林健表示,上海碳市場將重點發展機構投資者,暫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在可預期的未來,碳市場仍將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在碳金融方面,身處金融中心的上?芍^得天獨厚,但林健強調,對于任何金融手段的推出,“上海碳市場都非常謹慎,因為我們希望推一個成一個”。

  在全國碳市場大幕將啟的背景下,林健指出,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將致力于成為全國碳交易市場系統性的建設者,努力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推動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價格波動背后:配額總體合適部分企業拋售

  記者:您認為上海碳市場今年履約期和去年履約期有什么不同?您如何評價上海碳市場運行兩年以來的整體情況?對2015履約年上海碳市場的運行有何期待?

  林。荷虾L际袌鼋衲旰腿ツ甑穆募s期具有相似性,即連續兩年100%完全按期履約。但是,第二年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因素,具體來說,第一,加入了CCER的補充機制。第二,在包括碳交易等政策的推動下,上海減排成果逐漸顯現,減排力度加大,排放量在下降。第三,隨著時間推移,有新建企業,有生產調整的企業,碳排放主體經營狀態有動態變化。第四,社會經濟發展大環境的變化。這些因素增加了市場不可預見性,也給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執行者帶來了不確定感。但上海碳市場連續兩年的運行證明最初政策框架建設是合理的、科學的,增強了我們的信心。

  當然,在市場運行中,也出現一些價格波動,特別是2015年6月11日,上海碳市場單日價格下挫30%,創單日最大跌幅,后又逐步回升,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究竟要不要調整政策?究竟要不要干預?面對問題,盡管我們有很多選擇,比如說限制CCER的使用,也可以沒收關閉生產線的企業配額等,上海碳市場政策制定者、執行者都保持了相對的理智和理性,并沒有盲目進行政府干預和政策調整,而是堅持讓市場回歸市場,這也是上海碳市場的重要特征之一。

  政府和交易所保持超然的態度,源于對制定的政策框架的信心,也是為了保證市場的可預期性。

  對于2015履約年,可以預期的是,減排力度增加,減排成果會更加顯著,未來金融機構、投資人將更多的參與進來,同時,政府干預、市場操控要竭力地避免。

  記者:您剛才提到價格波動。事實上,6月下旬以來,上海碳市場配額價格出現大幅度的下跌,幾近腰斬,您如何看待?業內有人認為出現上述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配額總量寬松,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林健:我認為,價格波動處于合理的范圍之內,出現價格波動不是政策制定和配額分配的原因,而是市場預期起到重要的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總量寬松和總量多余是兩個概念。總量寬松是事先分配時計算錯誤或者政策性寬松。總量多余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我們認為上海的配額分配是科學的,總量多余顯然是企業經營狀況決定的。個別企業經營狀況出現問題后進行資產處置,對碳配額進行了拋售,對碳價格造成了沖擊。如果將這部分企業多出的配額排除,上海碳市場配額分配是合理的。

  我本人比較在意的是,一家企業拋售,眾多企業跟進,但實際上這種情況并沒有出現。盡管出現價格大跌,但該期間配額交易量并不大。

  此外,上海碳市場控排企業對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基于實際需求的購買量也可以反映出配額分配并不寬松。

  CCER作為國家發改委簽發的基于項目的減排量,七個碳交易試點均允許使用一定比例的CCER進行配額的抵消。與碳配額相比,CCER一般具有更低的價格幫助企業履約,配額缺口大的企業也更傾向于使用CCER來降低履約成本。截至2015年6月底,上海碳市場有近50萬噸CCER用于履約,位居七個交易試點首位。

  政府干預和市場操縱越少越好

  記者:您提到擔心企業跟進,目前有什么相關措施和機制去防范?2015年6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針對漲跌幅限制等方面修改交易規則。上述修改出于什么目的?

  林。宏P于防范措施和機制,我們也思考過諸如建立碳池、政府基金等方法,以對沖市場波動,但最后均一一排除。我們認為,在碳交易初期,市場的事情交給市場,堅持讓市場更多呈現自身的運作規律。

  如果是成熟的市場,涉及公眾利益的,出現社會性、金融性反應,政府需要干預,畢竟政府的角色就是維護市場的穩定和公眾的利益。在碳市場這個新興的、小眾的、發育不健全的市場,政府的干預和市場操縱越少越好,要給市場主體穩定的預期。這是我們比較堅持的原則。當然堅持上述原則的基礎是原有的碳交易政策框架設計是完善的。由于設計比較完善,從啟動以來,上海碳市場沒有進行大的調整,只是進行了微調。

  交易規則的修改主要是為了配合上海交易所推出的借碳業務。為了防范風險,借碳業務制定了保證金制度,要求初試保證金為30%,維持保證金不低于130%,如果按照原來的30%的漲跌幅限制,借碳業務很難做到風險可控,所以將每日漲跌幅限制從30%降低到10%。

  需要強調的是,規則的修訂正好在上海碳市場配額價格大跌之后,但只是時間巧合,而不是應對大跌的應急措施。規則修訂流程的規范性決定了修改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事實上,經過交易所內部流程后,交易所四月份就已經向上海發改委提交了規則修改的請示,經上海發改委的批準后才在6月份公布。

  我認為,對于碳市場政府保留一定的手段是必要的,但主觀上竭力控制政府對碳市場的干預和平臺對市場的操控,如果政府在碳市場中是不確定因素,突然干涉市場,不利于市場主體的參與,會對碳市場造成致命的打擊。

  重點發展機構投資者暫不向個人開放

  記者:據了解,上海碳市場已經吸引了近50家機構投資者,如何看待機構投資者在碳市場中的作用?目前在吸引機構投資者有什么具體的計劃?

  林。簷C構投資人的存在對于緩沖市場波動、維護價格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機構投資人的進入是碳市場發展的重要目的,機構投資人的參與碳市場,資金的進入,將對減排產業的發展帶來決定性的影響,帶動整個產業投資。

  吸引機構投資者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步是開放機構投資者,目前這一階段已經完成。第二,擴展機構投資人,第三步,對機構投資者進行分類,發展低碳產業投資人。

  記者:與其他試點不同,上海碳市場尚未向個人投資者開放,該舉措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近期有沒有向個人投資者開放的計劃?

  林。禾际袌瞿壳疤幱诔跗诎l展階段,維護碳市場的信譽和增強投資者對碳市場的承受能力非常重要。個人投資者風險耐受性差,風險承受能力低。而碳市場專業性強且處于建設初期,信息是不充分的,個人投資者教育也需要較長時間。個人投資人的風險會導致碳市場的風險,個人投資者在遭受損失時的負面評價也不利于維護碳市場的信譽。

  為了保護個人投資者,維護碳市場的健康發展,我們對于個人投資者的開放要審慎推進。目前上海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正進行積極研究,但沒有明確的日期表。在可預期的未來,碳市場仍將以機構投資者為主。

  碳金融產品要“推一個成一個”

  記者:上海碳市場在碳金融創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嘗試,先后出臺CCER質押、碳信托、碳基金、借碳等產品業務,您認為應如何推動碳金融的發展?

  林。荷虾W鳛橐粋金融環境相當發達的地區,有正反兩方面的內涵。從正面來看,具有金融創新的環境。從反面看,上海歷史上有金融風險的慘痛案例。以國債期貨的經驗來看,1995年國債期貨事件導致國債期貨市場發展整整推遲近18年。大的金融舉措一旦失敗,往往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甚至影響產業的發展。

  盡管上海碳市場擁有一個發達金融的環境,我們在碳金融創新方面的步伐并不非?臁τ谌魏谓鹑谑侄蔚耐瞥,上海碳市場都非常謹慎,是因為我們希望推一個成一個,唯恐一個措施的失敗打掉一個產業。

  記者:上海碳市場CCER交易活躍,今年履約期CCER累計成交量和用于履約的數量位居試點地區前列,您如何看待目前CCER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

  林。夯陧椖康腃CER市場和基于強制義務的配額市場是碳市場的“兩條腿”。CCER作為配額機制的補充,和強制性碳市場有接口,會帶來強制性碳市場需求的緩沖,也是對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資源調配的新的手段。對此,我是全力支持的,但目前社會上的一些負面評價讓我有些擔憂,希望主管部門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去推動。

  CCER基本上沿用了CDM的程序,相對成熟,不存在大的缺陷,問題是在實踐中如何用好的手段利用,多大程度上利用。而CCER從出生就有濃烈的市場色彩和更強的市場性質,也可以比強制市場開發出更多的、具有靈活性的金融手段。

  全國碳市場的四個關鍵因素

  記者:您對全國碳市場建設有怎樣的預期?全國碳市開啟后,市場健康有序運行的關鍵要素是什么?有何建議?

  林。喝珖际袌鲆坏┙⑵饋,無論從產業多樣性、國家幅員遼闊、碳排放總量、企業性質多樣性,所有制性質,將是全球規模最龐大、最熱鬧、最復雜體系,資源最豐富的碳市場。

  保障全國碳市場健康有序進行需要四個方面:

  第一,前期碳市場建設成果要應用到全國碳市場的建設中。目前成果包括分配方案、方法學、一批具有資質的人力資源和社會共識的形成。

  第二,初期納入的企業標準制定一定要精,企業選擇一定要少,然后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的開展一定要謹慎,循序漸進,一定要避免一個失敗事件導致市場的崩潰。不能僅僅看到進來的熱鬧,而忽略失敗的風險。

  第三,政策先行,法規要同步建設。

  第四,懂得利用和調動現有機構培養市場能力,在現有碳市場體系中,國家和地方發改委是神經系統,現有的平臺、機構、第三方等市場主體是肌肉系統。碳市場需要統一政令,以點帶面,需要強有力的領導,也需要眾多抓手,需要現有機構的努力。

  記者:全國碳市之后,您認為交易所應該怎樣定位或有怎樣的轉變?

  林。荷虾-h境能源交易所對于上海碳市場建設的貢獻并不僅僅在交易本身,而是在發改委領導下,參與整個政策體系的建設,對于上海碳金融社會能力建設和低碳領域人才培養等方面投入大量資源和資金。

  在碳市場這一創新市場運行過程中,交易所不要成為產業發展的負擔。根據經濟學中的科斯定理,交易成本越低,資源配置越有效率,尤其是在創新市場,交易所要有效推動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未來全國碳市場中,在國家和地方發改委的領導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從定位的角度,我們致力于成為全國碳交易市場系統性的建設者,致力于國家政策的執行、社會能力的培養和社會氛圍的營造。突出的是,我們希望在碳金融領域對全國碳市場做出貢獻。從服務范圍來看,交易所要起到低碳產業樞紐的作用,也希望在國際碳市場交流和低碳技術轉移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中國碳市場二級市場累計成交量達4030.4萬噸
統籌穩增長與控排放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上海發布《綠色港口三年行動計劃》 多項措施促節能減排
全國碳交易市場的“羈絆”與“希冀” 配額分配是難題
我國2016年底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
北京碳排放交易市場日趨成熟、交易活躍度明顯提升
上海最節能火電廠 樹立高效環保新標桿
廣東刷新國內記錄 累計配額成交量率先突破2000萬噸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