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在21.1%~98.9%,平均為68.0%,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89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地表飲用水水源地558個,534個達標,占95.7%;地下飲用水水源地340個,296個達標,占87.1%。
這是環境保護部近日向媒體通報的2015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的內容。成績的背后,既有中央持續不斷的治污決心,有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決策與部署,有各級政府及各部門卓有成效的齊抓共管,也有各級環保部門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在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不懈努力。
咬緊目標不放松,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漸下降
污染物總量減排是環境質量改善的前提和重要手段,只有污染物排放下降到一定程度,環境質量才能明顯改善。
根據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4項主要污染物減排年度目標分別是,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
為確保《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減排指標順利實現,各地和中央企業2015年年度減排計劃紛紛出臺。
《山西省2015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明確今年減排目標為: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較2014年削減3%,氨氮排放總量同比削減3%,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同比削減3%,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同比削減4.5%。為此,山西規定全省嚴禁審批鋼鐵、水泥、電解鋁等新增產能項目。
福建省已確定了201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根據計劃,今年,福建省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要比2014年下降0.2%、0.5%、1%,二氧化硫排放量與2014年持平。為此,福建采取了煤改、深化重點排污行業整治、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等一系列措施。
半年過去了,完成的成效如何?
7月2日,環境保護部召開上半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核算視頻會議,安排部署2015年上半年總量減排核查核算工作和下半年污染減排工作要求。
經環境保護部總量司初步測算,2015年1月~6月,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2%、 2%、3%、6%以上,均超過序時進度,今年的減排任務和“十二五”總任務有望超額完成。
總量減排對于有效遏制環境質量惡化功不可沒。數據的背后是各地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是各地以環保為抓手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經濟發展轉型和結構調整。
然而目前,公眾感受到的環境質量與公布的數據仍然有差距,將總量減排工作與環境質量改善有機結合,防止出現“兩張皮”,是今后總量控制工作的方向。
另一方面,有業內人士認為污染物總量控制范圍還不夠!笆晃濉笨偭靠刂频奈廴疚锸莾身棧笆濉笔4項,這是國家當時具備的能力所限。而對大氣影響比較大的煙塵、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目前還沒有納入總量控制范圍。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控制了COD、氨氮,但是總磷、總氮等相關污染物還沒有納入進去。要想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這些污染物的控制尚有待加強。
著力打好三大戰役,環境質量初步改善
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上半年,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以“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的實施為載體,在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重點環境領域實施了一系列舉措。
——深入落實“大氣十條”,打好治氣攻堅戰。
“大氣十條”實施兩年以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初見成效。這背后是治污專項資金的支持,治污措施的嚴格落實,治污管理體系的不斷健全。
2015年,中央財政擬劃撥115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大氣污染防治,截至目前,已分兩批撥付106億元,用于北京、河北、河南等11省市治污。
制定嚴格的排放標準。4月,環境保護部制定并會同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1-2015)、《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2-2015)、《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3-2015)、《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4-2015)和《火葬場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801-2015)等6項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至此,“大氣十條”要求制定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25項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已全部完成。
5月,《2015年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點》印發,明確了34項任務,涉及20個部門,提出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要比2013年下降3%,重點區域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要比2013年下降7%。
6月,環境保護部聯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環!邦I跑者”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將制定環!邦I跑者”指標,并對環保“領跑者”給予適當政策激勵,推動環境管理模式從“底線約束”向“底線約束”與“先進帶動”并重轉變。
6月底,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了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受國務院委托所作的《關于研究處理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的反饋報告》。陳吉寧提出,下一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做好6方面工作:一要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二要進一步推動重點行業綜合整治;三要進一步嚴格監督考核;四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五要進一步深化區域協作;六要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
種種舉措之下,今年上半年,三大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實現了大幅下降。其中,京津冀同比下降22%,長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74個重點城市平均下降17.1%。
——深入落實“水十條”,打好治水攻堅戰。
上半年,水污染防治領域的頭等大事,莫過于《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編制完成并由國務院印發實施。
隨后,為保障“水十條”的有效傳達和落地,全方位宣傳、解讀“水十條”的報道相繼推出,據統計,上半年,相關報道和文章達2.3萬余篇。
為實施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5月,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水污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對水污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操作流程做出明確規范。
5月28日,環境保護部召開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研究布置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水環境治理工作。
6月,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分別組織召開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編制技術指南與“水十條”資金籌措方案討論會,研究編制《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編制技術指南》、《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等文件。
根據“水十條”要求,環境保護部還積極開展了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區劃分,研究建立了流域—水生態控制區—水環境控制單元三級分區管理體系,劃分了365個控制區、1800個控制單元,梳理了1877個考核斷面清單。
目前,各地也相繼出臺了地方性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方案。
——“土十條”即將出臺,治土攻堅戰已經打響。
藍天不能霧霾如蓋,江河不得污水橫流,大地亦不能厚藏污納垢。繼“大氣十條”、“水十條”相繼發布后,被稱為“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將出臺。
今年3月,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說,要解決土壤污染問題,主要要做好4方面工作,即要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和標準體系,讓土壤污染治理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強工礦企業的環境監管,切斷土壤污染的源頭;要對污染的土地實行分級分類管理,避免這些污染擴散和擴大;要通過試點示范,建立適合我們國家自己的污染治理的技術體系。
1月,環境保護部公布了《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的修訂草案《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指導值》的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為“土十條”的出臺提供了技術保障。
針對我國耕地特點和復雜成因,在加強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方面,今年中央下達重金屬專項資金36億元,支持30個地市重點區域重金屬治理和37個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示范工程。
為突出重點,提高專項資金效益,5月,環境保護部聯合財政部印發了關于開展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防治競爭性評審工作的通知,開展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防治競爭性評審。
此外,在去年發布《關于開展污染場地環境監管試點工作的通知》的基礎上,上半年,環境保護部繼續督促各省(市、區)進一步加強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污染防治工作。加強湖南、重慶、江蘇等省(市)污染場地試點示范日常調度,推進試點地區加快建立污染場地全過程環境監管模式。
污染防治任重道遠需持續發力
污染防治工作艱巨、復雜,盡管在改善大氣、水等環境質量方面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但面對巨大的減排壓力、嚴峻的環境治理形勢,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只能加強,不能松懈。
——治污形勢依然嚴峻。
經過考核,2014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中石油等8家中央企業均實現年度減排目標。然而與此同時,仍有少數地方和企業在總量減排中存在突出問題。
6月,環境保護部向媒體發布了2014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處罰情況。因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存在突出問題,環境保護部公開對秦皇島等4市及中國化工集團等兩家企業集團進行環評限批,對25家企業給予掛牌督辦、追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費、扣減環保電價款等相應處罰。
此外,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1~6月考核PM10的21個省中有10個省份PM10濃度不降上升;非重點區域省份大氣治理工作進展相對緩慢;2014年度京津冀僅北京市完成了年度散煤清潔化治理任務;秸稈禁燒工作仍面臨著重重困難。
根據治污進度和面臨的問題,下半年污染防治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下半年,在污染防控方面,既要全面深入落實“大氣十條”,確保完成《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量化指標任務,也要督促重點區域按期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協調做好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同時還要抓緊建立全國及重點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與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制定“水十條”實施情況考核辦法及實施細則,研究提出近期出臺的配套政策措施清單。
——“十三五”環保規劃正在制定。
治污是一場持久戰,謀劃新一輪治理成為下一步工作的又一重點。目前,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藍圖正在抓緊制定中。
5月上旬,環境保護部開展了“貫徹落實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和編制好‘十三五’環保規劃”大討論。強調在編制“十三五”規劃時,要緊緊扭住環境質量改善這個核心,按照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市場化、管理現代化思維做好頂層設計,切實提高污染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5月下旬,環境保護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環境規劃院組織召開了“十三五”大氣污染減排基本思路與技術路線研討會,研究探討“十三五”期間大氣污染減排指標目標、控制思路、技術路線、途徑模式、技術方法以及如何與環境質量改善緊密銜接等。
目前,環境保護部已起草完成了“十三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思路方案,初步提出了以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實施環境質量和污染排放總量雙控、協同控制,實施分區域、分行業差別化總量控制要求,加強污染物排放濃度、速率、總量的時空精細化減排管理的總體思路。其中納入國家約束性指標的主要污染物和削減比例等內容,已作為“十三五”環保規劃主要目標指標建設的內容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
值得一提的是,照初步確定的在保留現有4項主要污染物的基礎上,“十三五”環保規劃有望將更多的污染物納入國家約束性減排指標。同時,還將選擇1~2個流域開展總氮、總磷總量控制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