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國家能源局就上半年全國能源形勢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就若干熱點能源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能源需求的強度也在放緩,這對全球能源市場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對中國“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又將有怎樣的影響?
劉琦: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加快,受其影響,能源消費新常態特征也逐步顯現。2000-2010年,中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為9.4%,2011-2014年均增速降至4.3%,預計“十三五”期間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3%左右。
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約占全世界的23%,居全球第一。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速度和結構的變化,必將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一是全球化石能源市場供需形勢和格局將面臨調整;二是中國有望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全球清潔能源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三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加快發展,以及傳統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為世界能源科技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各類清潔能源技術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十三五”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隨著國內經濟步入新常態,能源發展也增速換擋。當前國內能源發展全局性的供求矛盾一定程度得到緩解,但局部性和結構性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別是在應對大氣污染新形勢下,加快能源轉型發展,提升能源產業競爭力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因此,“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的核心是要體現習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6次會議上提出的能源發展要實現“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要求,在保障能源供給的前提下,把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能源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笆濉币巹澋闹朴唽⒃谶@些方面下很大功夫。
問:上半年我國大氣污染狀況有較明顯改善,請問其中有能源生產消費方面的原因嗎?上半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和總量方面有怎樣積極的變化?
劉琦: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同比呈明顯下降態勢,大氣污染狀況有明顯改善。能源消費是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上半年全國能源生產和消費減速,能源結構優化趨勢進一步顯現,煤炭減量消費取得積極進展,成品油質量升級工作加快推進,這些因素都對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發揮了積極作用?梢詮囊韵聨讉方面看:
一是能源消費增長減速。上半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0.7%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火力發電量同比下降3.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8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和燃煤發電增速放緩,有助于減少污染物排放。
二是清潔能源比重進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國水電、核電和風電等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累計約占全國發電量的22.9%,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增加,相應減少了燃煤發電,對大氣污染狀況的改善起到推動作用。
三是重點地區加大煤炭總量控制力度。去年京津冀地區民用潔凈煤替代高硫高灰煤近200萬噸。今年上半年,京津冀煤炭減量工作深入推進,其中,北京年內將實現核心城區無煤化。此外,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也分別制定了煤炭減量目標。
四是各地積極響應煤電節能改造升級行動計劃。去年發改委、環保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各地積極響應和落實任務目標,全年共完成節能改造容量約1.1億千瓦,可節約原煤約1000萬噸,減排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約1.1萬、5.7萬、3.3萬噸。今年國家能源局已下達節能改造任務目標1.8億千瓦,力度比去年還大。
五是成品油質量升級改造工作進度提前。國家能源局積極推進煉油企業升級改造,確保2015年底前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將全國供應國五標準汽柴油的時間從2018年提前至2017年。新的普通柴油國家標準已發布,船用燃料油國家強制性標準計劃年底發布;國六汽柴油國家標準編制工作已啟動,計劃2016年底前頒布實施。以上諸多措施將有效降低交通運輸行業污染物排放,促進大氣環境的改善。
問: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上半年能源投資,特別是新能源投資的情況如何?
劉琦: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目前風電裝機規模居世界第一,累計達1億千瓦,超過美國(6000多萬千瓦)、德國(3000多萬千瓦)。全球前15位風電制造企業中,中國占8家;光伏裝機規模3000多萬千瓦,居世界第二,前10名光伏企業中,中國占6家。水電裝機規模已達3億千瓦,約占全球30%。生物質能發展勢頭良好。
上半年,全國能源行業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局面,積極轉變投資結構,努力培育行業內生增長動力。全國風電總投資累計約680億元,同比增長約40%;太陽能發電總投資約640億元,同比增長約30%;生物質發電總投資約120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對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培育壯大國內裝備制造產業,帶動制造業走出去,以及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平穩增長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