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或許在未來五年會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中國向聯合國提交了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以下簡稱《自主貢獻》),提出了節能減碳的行動目標和措施。按照規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據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解振華的解讀,要實現《自主貢獻》中的減排目標,中國預計需要在節能、新能源等方面的投資高達41萬億元。
“相對此前,中國本次公布減排目標要求更高!比A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表示,大規模的碳減排公布,將會對中國正在擬定的能源“十三五”規劃產生影響,如何實施電能替代、提高清潔能源發電等都需要重新考量并提上日程。
清潔能源是發展重頭戲
2014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高達42.6億噸標煤,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其中煤炭消費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在這一背景下,在本次《自主貢獻》中,提出了中國在碳減排上提出了中遠期行動目標。
“在現在的技術水平下,如果寄希望于通過碳補集、封存這樣的先進技術實現減排目標,是不現實的!痹Q透露,中短期來看,中國仍需要對能源消費方式和結構進行調整,這是中國碳減排的主要手段,即集中燃煤發電代替分散用煤、降低煤炭的消費比重、進一步發展風電、光伏和核電等新能源。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則認為,如果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達到20%,意味著今后16年,非化石能源比例要提高8.8%,凈增加非化石能源8億噸,每年可少排放20億噸二氧化碳。
現階段,中國正在制定能源“十三五”規劃。據了解,目前各省份已經基本完成了各地區的規劃初稿,2015年9月底將形成全國規劃初稿。
“對新能源行業肯定是一個促進作用。”曾鳴認為,《自主貢獻》的公布,也影響下一步“十三五”規劃中新能源在建設、消納等方面的內容。
據李俊峰的測算,僅在擴大非化石能源上,中國就需要在2016年~2030年新增核電裝機1億千瓦、水電裝機1.5億千瓦,光伏裝機3億千瓦、風電裝機4億千瓦,形成4萬億千瓦時的非化石能源前發電量,相當于美國當年的總發電量。解振華表示,要實現2030年的減排目標,以2010年的價格來算,中國在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發展新能源上,需要的投資大約為41萬億元。
碳交易配額留難題
完善碳交易機制也是實現碳減排一項重要手段。在《自主貢獻》中的實現措施上,中國也提出將推進碳交易市場建設。
2013年以來,中國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湖北、重慶7省市實施碳排放交易試點。7個試點的碳排放配額總量達到約12億噸,控排企業約納入2000余家,成為繼歐盟之后的第二大碳交易體系。
同時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也在醞釀之中,現在正處于準備階段。按照國家的規劃,2016年年底,統一碳市場將建成并進入試運營。
“現在碳排放交易還多處于行政命令,企業的自主性并不強,7家試點交易所的交易規模也很小!睆V州一家碳資產管理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國有40多家環境類交易所,除了已經進行的7個試點外,還都沒有運營碳排放權交易。
“現在的碳排放交易有點‘過家家’的意思!敝袊寂欧沤灰拙W分析師張曉博說,碳交易機制的核心是配額多的可以去交易平臺上賣,不夠的需要買。但問題在于,不少地方普遍都是免費發放配額,而且超額發放,企業拿到的配額都較多,以前的配額普遍“消耗”不出去,導致配額流動不起來。
據了解,今年有鋼鐵企業以企業經營困難為由,向中鋼協反應碳排放配額不夠,并尋求地方政府的支持。最終的結果是,當地的鋼鐵企業都獲得了超額的碳配額。
有業內人士認為,因為碳配額不允許跨區交易,試點的地區最難整合。以廣州為例,企業需要花錢去買3%的碳排放配額,剩余的97%為無償配額,配額發放較為寬松。而北京的配額都為免費發放,較為緊張。這也導致兩個交易所的碳配額價格出現不同的走勢:北京的碳配額價格維持在50元/噸,但廣州的價格已經從開市的60元/噸,下降至現在的20元/噸。
“對于全國碳交易市場而言,大家最為關心的就是配額發放如何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保證公正公平,又能實現碳減排的目標!
據統計,現在進行的7個試點配額發放的標準亦不同,有“歷時法”和“行業先進值法”。國家統一碳交易平臺的配額總量和發放的標準,這些“頂層設計”怎樣制定、以及如何通過法律制度來保障實施,仍將是后期行業關注的焦點。
地方及企業減排壓力大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召開過一個碳排放交易動員大會,召集北京多家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前來參會。會議開了沒多久,下面聽會的人就走了一半。
“企業對參與碳減排的積極性并不高,而且很多企業認為與自身的關系不大。”一位參會的人士表示。
陜西省發改委應對氣候處一位官員表示,近年來陜西省已經組織了多場關于碳排放交易的培訓會議,要求企業進行碳排放交易的重要性,并讓企業開始計算減排的潛力和可能帶來的成本。但目前,陜西還沒有開展碳交易的業務。
“還是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來行動,現在主要還是研究學習!鄙鲜龉賳T亦透露,未進行碳排放試點的省份碳交易,都可能都會放到國家統一的平臺上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在中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地方政府也面臨著經濟增長和環境治理的雙重壓力。這也讓中國的碳減排正陷入一個“兩難”尷尬境遇。
此前,業內也多次建議開征碳稅,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國家財政部研究所的報告,中國將在2019年左右征求低水平碳稅。
“企業經營發展消耗自然環境,理應征收碳稅!睆垥圆┱J為,碳稅直接增加企業的減排成本,企業變得很被動,但現在經濟形勢還不允許征收,所以現在市場都在“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