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地方動態 >> 正文
北京市年內要關停300家污染企業 京津冀產業升級轉移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15-7-13 15:12:54 用手機瀏覽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尚未公布,但產業轉移工作早已啟動。

    7月10日至11日召開的北京市委全會決議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聚焦推進交通一體化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力爭率先取得突破。

    在產業轉移方面,北京市設定的目標是:到2017年,北京全市將完成1200家污染企業調整退出任務。而在今年,北京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目標是,關停退出300家制造、鍛造、小家具等領域的污染企業,逐步清退鎮村工業大院,以產業疏解帶動人口疏解。

    怎么轉移?往哪兒轉移?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北京方迪智庫首席專家趙弘表示,北京市產業轉移的一個地理方向是河北,具體方式也未必是完全搬遷,一些污染較嚴重的企業可能就地淘汰。

    北京的選擇

    今年,北京計劃重點調整退出300家污染企業。

    據趙弘稱,這些企業主要以制造業為主,位置主要位于北京的中心城區,并非非常大型的企業。并且這些企業并不是完全搬遷,而是采取調整轉移的思路,“一些污染較嚴重的企業可能就地淘汰,一些具有技術升級前景、附加價值較高、擁有轉移價值的企業,需要加快向津冀地區轉移!

    按北京當地媒體的報道,在調整退出300家污染企業的過程中,北京還將加快推進北京現代四工廠、奔馳零部件產業園等項目的落地建設;協調推動金隅、星海鋼琴、日化二廠等一批企業在京津冀范圍內優化產業布局。北京萬生藥業、精雕科技等數十家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石化等領域的“明星”企業,計劃在今年啟動或完成京津冀產業協同對接。它們紛紛將生產性研發、產業配套和制造環節向河北、天津主動遷移,總部研發中心則繼續在北京聚集。

    趙弘分析,產業轉移的基本思路是完善產業集聚,享受產業集群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集聚經濟的效應。同類的產業有特定的產業發展平臺需求和服務需求,在環境處理、公共平臺建設、基礎條件完善等多方面更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特別是交通一體化的建設,以及國家一些特殊政策的出臺,都將促成北京的一些產業就近轉移,就近落地。河北將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河北地區已有很好的產業基礎,通過產業集聚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水平,補充產業集群的‘短板’!壁w弘說。

    比如,電子信息產業河北廊坊有較好的對接基礎,而裝備制造業在河北固安市有較好的發展,保定有新能源(特別是太陽能、電力裝備等)的優勢,曹妃甸地區則有化工重工的集群。

    河北的要求

    一邊是產業轉移,一邊是產業接收。

    于河北而言,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不意味著一味地接納北京的淘汰產業。

    以保定為例,河北保定人大城鄉建設環境資源委員會主任凌霄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定市本身有發展規劃,具體到部門仍有土地利用規劃,擁有土地以后是否還符合城市規劃等等,這一系列要求都符合,才能考慮到項目落地的問題,因此目前談及企業落實之事為時尚早。

    凌霄表示,眼下,京企向河北遷移一事,仍處于頂層設計往下延伸的狀態,還未開始具體落實到操作層面,目前仍處于協商洽談的狀態。對于遷入企業而言,符合本地產業規劃要求至關重要。比如保定,主要接收新能源、高科技、生物制藥、高端裝備等科技企業,對于高污染企業仍需要通過升級改造才能落地。

    央企自然更受歡迎。近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及84家央企一把手赴保定市參加“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央企進河北”活動。保定市政府現場與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國廣核集團等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

    政策是有的。凌霄透露,河北相關政府部門將為遷入企業提供場地、租金、稅收等的產業扶持政策,未來還會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出臺一份框架性文件以扶植企業搬遷。

    在國家層面,6月24日,財政部官網已經公布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對接企業稅收收入分享辦法》。

    趙弘介紹,根據其對河北多地的調查了解,當地對承接北京企業的積極性很高,北京企業也有轉移的意向,但雙方在洽談過程中仍面臨用地指標問題、工業項目環境指標要求(碳排放等)、政策銜接問題、資質認定等方面的政策瓶頸,仍需要國家對圍繞產業轉移的政策編制頂層設計,并進行政策深化和細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湖北碳交易企業減排完成指標 已成中國第一大市場
京津冀生態補償機制亟待科學化規范化
碳排放:中國承擔建設性角色 零低碳是未來發展目標
京津冀布局“十三五”新能源產業
湖北碳市場單日成交量達113萬噸 刷新全國紀錄
廢鋼退稅新政條件苛刻 中小企業因條件限制不能享受退稅
江西:氣候變化中心上榜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機構
推動能源革命實現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目標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