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用十年時間建設全國首個清潔能源示范省,全面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實現能源清潔、高效、低碳、安全、可持續發展,加快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有效改善大氣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舉國治霾的大背景下,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的經濟和能耗大省浙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浙江省“十二五”節能減排及大氣污染防治成效顯著,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
“十二五”前4年,浙江省持續發力,提前1年實現“十二五”國家下達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減排11.4%、12.5%、13.3%和18.0%的目標任務。初步核算,2014年浙江省萬元GDP能耗為0.5噸標煤(按2010年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1%,“十二五”前4年累計下降約為17.7%,接近提前1年實現國家下達的能耗下降18%目標任務!笆濉鼻4年能源消費總量平均增長1%,低于國家要求的年均增長不得超過3.1%的控制目標,能源消費增速由”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6.99%降為”十二五”前4年年均增長3.04%,2014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1.41億噸左右,低于國家要求的控制在2012年1.4374億噸的水平,比2013年減少400萬噸。全省霧霾天數比上年下降17%,PM2.5平均濃度下降13%,設區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75.5%、提高7.1個百分點。
調整能源結構,浙江堅持“兩手抓”
據記者了解,為推進“兩美”浙江建設,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浙江能源發展也在加快轉型,發展清潔能源已上升為戰略。浙江省政府已經通過《浙江省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實施方案》,力爭用十年時間建設全國首個清潔能源示范省,全面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實現能源清潔、高效、低碳、安全、可持續發展,加快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有效改善大氣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為確保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用能的需求和生態文明建設對優化能源結構的需求,浙江把調整能源結構作為能源轉型發展的要務,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化石能源的清潔化,一手抓清潔能源的發展。
大力推進化石能源的清潔化。實現化石能源的清潔化重點是煤炭的清潔化利用。目前,《浙江省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工作方案》正在抓緊制定中。為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實現煤炭清潔化利用,浙江主要從三方面著手:
一是提速煤電清潔化改造。浙江煤電機組煤炭消費量占全省煤炭總量70%左右。重點推進30萬千瓦以下非熱電燃煤機組和10萬千瓦以下自備燃煤熱電機組的關停改造。省政府出臺《浙江省2014-2017年大型燃煤機組清潔排放實施計劃》,并配套出臺《大型燃煤機組清潔排放實施計劃考核辦法》,推進省內燃煤電廠綜合升級改造,加快現有機組實施汽輪機高中壓缸通流技改,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統調燃煤發電企業和省政府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加快實施統調燃煤機組清潔排放技改。2015年全省計劃技改22臺共1358萬千瓦燃煤機組,到年底浙江將擁有34臺裝機容量2311萬千瓦的近零排放機組。浙能嘉興電廠8#機組是國內首個實現超低清潔排放的機組。2014年10月,在全國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電視電話會議上浙江作了經驗介紹。與此同時,浙江省加大對全省統調機組燃煤監管,鼓勵使用低硫、低灰分、高熱值煤炭,禁止使用收到基低位熱值4700大卡以下的煤炭。
二是創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全省有73個縣(市、區)在建成區劃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杭州、寧波市主城區基本建成無燃煤。2015年底前,縣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2017年底前,縣以上城市建成區,除集中供熱鍋爐外,全面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
三是淘汰燃煤(油)鍋(窯)爐。浙江省政府將鍋(窯)爐淘汰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并出臺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清潔化改造意味著成本增加,為確保鍋爐淘汰工作落到實處,浙江省政府出臺政策文件,明確對鍋(窯)爐淘汰改造每蒸噸補貼1.5萬元;對煤改氣的鍋(窯)爐按照省級門站價+0.6元/方的優惠價格供應天然氣。省內各市縣也紛紛制定了配套政策,目前,杭州、溫州、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衢州、舟山等市已制定出臺鍋(窯)爐淘汰改造配套政策,明確了每蒸噸2-10萬元不等的財政補助。同時省里在試點,對企業綜合評獎排序,a類企業要鼓勵,后面的是要整治的,排序最后的就要淘汰。浙江省的環保政策條件要求高,倒逼企業轉型或改造升級。
目前,浙江的鍋(窯)爐淘汰工作成效顯著。2014年浙江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3300臺的淘汰指標,2015年浙江計劃淘汰8000臺、12000蒸噸的鍋(窯)爐;2014-2017年四年時間浙江計劃淘汰改造30000多臺鍋(窯)爐。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谠械幕A和優勢,浙江繼續加快推進清潔能源的發展。結合大氣污染防治,浙江已經制定了2014-2017年清潔能源發展計劃。同時,現正在抓緊制定浙江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及系列子規劃,其中與清潔能源發展相關的就有天然氣利用規劃、可再生能源規劃、核電規劃等專項規劃。發展清潔能源,浙江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快天然氣利用。按照多元化保障原則,努力做好天然氣資源保障,進一步加快天然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2015年底全線貫通甬臺溫、金麗溫天然氣管網;2017年底前建成并投產寧波LNG二期、舟山LNG等,并開工建設浙西北干線。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非管輸天然氣發展和推廣利用。二是安全發展核電。2017年底前,完成三門核電一期建設,全省核電裝機達到900萬千瓦以上。三是加快推進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替代煤炭消費進程。
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浙江敢于利劍出鞘
為貫徹實施國家及省有關大氣污染防治的目標和要求,浙江推出了一系列應對舉措:
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墩憬2014年地方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實施計劃》,明確規定了浙江省各市2014年年度控制目標以及主要工作任務,將指標層層分解到各市、縣。2014年,累計減量(等量)置換煤炭19.9萬噸,減少煤炭消費量超過7萬噸。同時建立預警監測體系,加強對重點用能企業煤耗監控,結合浙江省萬噸千家重點用能單位能源消費在線監測工作,建立地方煤炭消費總量目標完成情況月度紅黃綠預警制度。浙江于2010年開始實施《超能耗限額標準加價辦法》,其中29項能耗限額標準,超能耗限額標準加價1毛,金額不多,但是影響很大。
加快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浙江省加大轉型升級力度,加快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切實推進產業結構調整,2014年全省關停淘汰印染、紡織、造紙、化工等行業大氣重污染企業6000多家。遠超國家任務要求的行業范圍,工作力度為歷年之最。加大脫硫脫硝和除塵設施改造。實施脫硫脫硝工程1000余項;實施火電機組煙粉塵處理設施提標改造項目400余項,實施2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煙粉塵治理600余臺。
在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方面,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頒布《浙江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加快了機動車環保監測與管理體系建設。全省機動車環保檢測以及信息管理體系基本建成,建成機動車排氣檢測機構85個,檢測線387條。實施標志管理和黃標車淘汰,全省累計發放環保標志230多萬個,淘汰黃標車40多萬輛。提升燃油品質,2015 年底全省全面供應國V 標準車用汽、柴油。
在空氣質量監測方面,目前浙江全省所有縣以上城市已全面完成空氣自動監測站改建,全省累計建成PM2.5監測站169個,其中設區市47個(國控),縣級城市106個,背景站2個,區域站12個,超級站2個。設區市、縣(市)已分別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開展了PM2.5監測和數據實時發布,成為全國首個全部縣以上城市監測發布空氣質量指數(AQI)的省份。同時加快推進灰霾預警預報系統建設。省氣象部門制定了浙江省灰霾監測服務系統建設規劃,進一步推進灰霾監測服務系統建設。
創新節能減排機制,在減排市場機制方面,浙江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建立排污權基本賬戶制度,按“以減量定增量”的原則,控制區域排污總量。二是實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激勵制度,對重點行業企業,按噸排污權稅收或者綜合經濟指標,進行分行業的“三三制”排序,排序情況向社會公布,并嚴格落實差異化減排激勵、排污權指標激勵,支持先進企業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三是推進刷卡排污系統應用。目前,全省以排污許可證為基礎,通過刷卡排污的技術手段,“一企一證一卡”的環境管理新模式初步建立,對企業排污的監管實現了濃度和總量雙控。全省已建成1694套市控以上重點污染源刷卡排污系統,省控以上全覆蓋。四是深化排污權交易試點。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市場配置環境資源的作用得到初步顯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已累計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14192筆,有償使用費23.15億元;排污權交易5428筆,交易額10.67億元,其中企業間交易203筆,交易額1.12億元;排污權租賃460筆,租賃金額760.45萬元;403家企業通過排污權抵押獲得銀行貸款98.52億元。
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一個新的國家戰略又將誕生在這片以創業創新為核心精神的熱土上,浙江將努力并爭取繼續引領全國能源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