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把“四個全面”作為破解當前生態環保工作的總鑰匙,立足實際,直面問題,堅定自信,以“四個全面”為統領推進生態環保事業新發展。
今年,對于嘉興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來說,可謂“雙喜”臨門。在交接斷面水質考核從一度墊底的“后進生”逆襲為“優秀生”后,5月份公布的浙江省生態考核結果嘉興又迎來歷史最好紀錄:優秀。
關于這兩項考核,嘉興人充滿焦慮:作為水鄉,長期以來,嘉興80%的水屬于入境水,分別從江蘇、湖州和杭州三地進入。全市劣Ⅴ類水體最多時曾占到58%,Ⅲ類水幾近絕跡。那么,嘉興是如何從“后進生”轉化為“優秀生”的?
秘訣之一:
先謀全局,再謀一域,強化全局視野的謀劃力
嘉興市生態考核從全省的“后進生”一躍成為“優秀生”,絕不只是一項工作的變化,而是嘉興市委、市政府在全面踐行“八八戰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生動實踐。
在建設“美麗嘉興、打造江南水鄉典范”的全局視野下,嘉興拿出了不再局限于一地、一時、一域的戰略眼光!白ド鷳B環境保護就是抓民生建設保障。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下一代負責的態度,最大限度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推進生態市建設的強大合力。”市委書記魯俊給出了這樣的視野。
2012年,嘉興的生豬飼養量占到浙江全省近1/5。來自畜禽糞便的氨氮、總磷成為河道水體主要污染源,嘉興也因為交接斷面水質考核不合格被省政府罰款100萬元。
痛定思痛。2013年4月,嘉興召開“三改一拆”暨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動員大會。按照嘉興318萬畝耕地的環境承載力和450萬常住人口的消費需求核算,確定了生豬存欄減量的目標。在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全市依法劃定了禁養區、限養區。兩年來,嘉興累計拆除違章豬舍1537.64萬平方米,生豬存欄量從700多萬頭銳減至91.25萬頭。
從過去“盼溫飽”發展到現在“盼環!保瑥倪^去“求生存”升級為現在“求生態”,這一切,都要求發展理念、路徑乃至細節隨之而“變”。
為破解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統籌兼顧的難題,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認真貫徹〈中共浙江省委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嘉興市“811”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行動方案》、《中共嘉興市委關于深入貫徹省委“兩美”建設決定、打造江南水鄉典范的實施意見》等,以環境容量切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生豬減量提質、水環境改善等一系列重點工作,用環境容量考量一個城市的產業匹配度、生活幸福度,以及發展的可持續、未來的競爭力。
規劃決定未來。嘉興市委、市政府還從規劃入手,以“多規合一”試點為契機,啟動環境功能區劃編制工作,明確市域生態保護空間,嚴格保護舉措,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構建市域生態環境安全格局。
全局視野,帶來的是全局的效應,但全局視野,需要更強的行動力和執行力。
秘訣之二:
先謀后動,動則必成,鍛造立說立干的執行力
近兩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籌下,嘉興相關部門、各縣(市、區)緊密配合,積極推進,十分重視“基層設計”,打好“組合拳”,唱好“綜治曲”。
減排,毫不手軟。去年,全市共投入近70億元,開工建設228個重點節能降耗項目;對184家企業實現淘汰關停。
治污,行動果敢。全市通過重點整治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工業企業污染等,全力控制PM2.5霧霾污染,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近兩萬輛,淘汰各類高污染小鍋爐760臺,實施燃煤鍋爐改造77臺。嘉興還在全省率先提出實施工業企業污水全入網工程,短短兩年,倒逼7000多家企業污水全部納入管網,今年以來,全市1663家污水該入網卻沒有入網的工業企業被一一在媒體上曝光。
監管,嚴字當頭。嘉興加強對污染源頭的監管,從嚴把好項目的環評審批關,僅2013年,全市環保部門否決建設項目156個,涉及金額45億元。2014年,全市還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1300多件,罰款6500多萬元,均創歷史新高。
轉型,全面出擊。首先是轉變發展方式。在海寧率先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土地、能源、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對企業實行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排序和差別化資源要素價格機制,消耗越少、產出越高、貢獻越大的企業,獲得資源要素配置的機會越多,反之,則會被淘汰出局。其次是優化法治環境。
環保部門會同法院、檢察院和公安部門建立完善環境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機制,新組建了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支隊,重拳打擊環境犯罪行為。僅去年1年就破獲污染環境案件46起,追究刑事責任131人。
協調利益關系。全面推行企業排污得有償、破壞環境須賠償、保護生態有補償“三償機制”。
考核,創新手段。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考核目標,試行領導干部生態保護一票否決制。
人的主觀能動性被煥發出來了。目前,嘉興各地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機制層出不窮:在全省率先全面實施“河長制”,逐一確定各級黨政領導擔任“河長”,作為水污染治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靠前指揮、巡查調研、提出對策、現場督辦,并建立“一河一檔”,落實“一河一策”;在全國率先推行排污權交易的基礎上,又在全省率先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的環境資源要素年度預算管理,促進環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環境容量的高效利用;打破區域規劃,由多個部門聯合執法,嘗試跨區域聯動執法……
秘訣之三:
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提升全民參與的恒久力
繼去年地表水交接斷面考核優秀之后,今年以來,嘉興地表水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向好走勢,一季度交接斷面水質省考核為優秀。在覆蓋全市的67個市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中,1~4月份,監測結果評定水質為Ⅲ類的4個、Ⅳ類的18個、Ⅴ類的34個、劣Ⅴ類的11個。
而去年同期,在同樣67個市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沒有Ⅲ類水體,Ⅳ類水占17.9%、Ⅴ類水占9%、劣Ⅴ類水占73.1%。今年與之相比,Ⅲ類水增加6%、Ⅳ類水增加9%、Ⅴ類水增加41.7%、劣Ⅴ類水減少56.7%,相當于大部分劣Ⅴ類水已改善成Ⅴ類水及其以上,整體水質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改善。
目前,在嘉興,考核制度的頂層設計正倒逼發展方式的轉變,引領環境建設,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統籌難題。各級政府都懷揣著兩本賬:一本經濟賬,一本環保賬,既看GDP,也看COD。
重塑嘉興江南水鄉的典范之美,還須通過“三大考驗”:一是持續改善水質的考驗;二是進一步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的考驗;三是生態治理面臨著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的考驗。對此,嘉興正在謀求一條“綠色路徑”——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矢志不渝,重點行業鐵腕整治持續不懈,節能減排循環經濟一馬當先……一場堪稱“壯士斷腕”的生態建設持久戰,正在波及每個行業。
2013年12月,嘉興發電廠8臺燃煤發電機組全部成為實現脫硫、脫硝運行的綠色發電機組。各臺機組出口氮氧化物濃度排放值小于100毫克每標方,符合國家最新的環保排放要求,成為浙江省提前完成“十二五”脫硝減排目標的最大火力發電廠。
2014年7月,隨著全國首座超低排放裝置在嘉興發電廠投運,該廠7號、8號燃煤機組再次達到燃氣輪機組的排放標準。對煙氣的抽樣測試顯示,機組滿負荷時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均低于天然氣機組排放限值。嘉興發電廠再次實現成功減排的同時,為國內煤電產業發展開辟了新路、提供了示范。
越來越多的嘉興居民正享受著生態改善帶來的福利,見證著生態建設對環境的美化、對水質的凈化。同時,越來越多的嘉興市民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早在2007年,嘉興市就組建了市民環保檢查團。之后,又通過公開招募,組建了由50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環保專家服務團,深入企業開展污染治理技術咨詢服務,受到廣泛好評。
如今,嘉興的環保志愿者正越來越年輕。在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一支千余人的環保志愿者隊伍已經涌現。這是350萬嘉興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在“四個全面”的指引下,嘉興正在生態建設上“趕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