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后不久,江蘇、河南兩省即以差別電量計劃和發電權交易的形式實施節能發電調度,四川省在試點四年后重新回到政府下達指令性計劃方式,節能減排效果大打折扣。
6月1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華中華東區域節能減排發電調度專項監管報告》。報告顯示,區域內節能發電調度試點政策落實不到位,相關省份重回政府指令性計劃方式,造成節能減排效果大打折扣,四川2014年豐水期由此增加棄水損失電量10.5億千萬時。
具體而言,在華中、華東區域,江蘇、河南、四川三個節能調度試點省份一直未配套出臺相應經濟補償辦法,缺乏相應的市場機制,使得開展節能發電調度引起的利益調整得不到有效補償。
試點后不久,江蘇、河南兩省即以差別電量計劃和發電權交易的形式實施節能發電調度,四川省在試點四年后重新回到政府下達指令性計劃方式,節能減排效果大打折扣。
四川省節能發電調度政策調整后,火電機組按照發電量計劃進度一致的原則調度,豐水期火電機組未真正實現最小開機方式運行,擠占了水電消納空間,2014年豐水期由此增加棄水損失電量10.5億千瓦時。
節能發電調度,是指在保障電力可靠供應的前提下,按照節能、經濟的原則,優先調度可再生發電資源,按機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依次調用化石類發電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試行)》2007年正式發布實施,此后在地方開始試點。2007年起,國內的清潔能源發電裝機發展很快,近來年“棄風”、“棄水”等情況始終沒有完全解決。
我國的發電量目前主要以計劃方式確定,此次監管中也發現計劃方式配置資源的不合理之處。
監管報告具體指出,目前各省年度計劃方式分配上網電量,計劃制定存在不透明、不公平等問題,沒有充分體現高效環保機組年計劃利用小時數明顯高于其他機組的要求,與節能發電調度要求差距較大。
國家電網公司以年度計劃形式下達跨省跨區電能交易任務,且經常剛性執行,不隨供需形勢變化,往往造成受電地區火電機組深度調峰或水電棄水。
市場交易過程中政府干預過多。部分省在發電權交易對象、電量方面存在行政審批,部分省為了保護本省火電企業而限制消納省外水電。
在現有計劃電量體制下,發電企業從經營策略考慮,為獲得潛在增發電量,寧愿機組低負荷掛網運行,也不愿停機備用以提高發電負荷率等。
監管報告還提到具體例子,河南省、湖北省發電權交易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審批后才能實施,特別是河南省發電權交易需要地市級、省級政府有關部門層層審批同意才能執行。
監管還發現,部分電力項目建設不協調“缺電”與“窩電”并存、個別電力項目未按規劃落實,電力調度運行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燃煤機組發電負荷率普遍偏低。
針對監管發現的問題,國家能源局提出了相關監管意見和建議:貫徹執行國家能源政策,充分挖掘節能減排潛力,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完善節能發電調度配套措施,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優化跨省區電力分配,完善跨省區輔助服務補償。
國家能源局及相關派出機構將及時向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反映并提出監管意見,同時督促相關企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促進政策落實到位,進一步推動節能減排發電調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