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典型的資源型省份,能源消費總量大、強度高。大力推進節能降耗,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是落實“六大發展”的戰略舉措,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是破解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有效途徑。
扎實推進,2014年節能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面對經濟的下行壓力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省節能工作控增量、降存量,強力推進節能降耗,主要行業和重點用能企業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
過去一年,圍繞實現節能約束性目標,我們嚴格落實各項節能政策措施,全省萬元GDP能耗下降4.18%;2011年-2014年,萬元GDP能耗降低率完成進度達到“十二五”節能目標總進度的91.4%,高于進度目標11.4個百分點。2014年全省能源消費增速為0.51%,低于年度控制目標。
依法節能,推進節能工作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任務仍面臨許多新挑戰。要切實把依法節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強化依法行政意識,不斷強化制度建設,樹立高碳產業低碳發展、低碳產業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和社會節能相結合,推進“六個一批”、建設“四個試點”,持續降低全省能源消耗強度,促進產業低碳綠色發展。
一是培育一批節能環保產品和裝備企業。圍繞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綜合利用三大產業,推廣工業鍋爐、電機及拖動設備、新能源汽車、低溫余熱發電等節能環保產品和裝備。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引導省內服務企業參與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培育一批集研發設計、工程承包、運行維護的綜合性節能環保服務機構。2015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努力實現投資390億元,培育20家左右產值超10億元的節能環保企業。
二是實施一批節能改造項目。項目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性力量和重要抓手。加強節能改造項目跟蹤、調度和服務,確保2014年-2015年全省重點實施的617項節能改造項目按時達產,形成800萬噸標準煤的年節能能力;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建立項目庫,優化管理,動態調整,滾動推進。
三是樹立一批能效領跑企業。在水泥、電力、鋼鐵、化工、有色、焦化等高耗能行業深入開展能效對標活動,通過樹立標桿、政策激勵、提高標準,逐步建立我省能效“領跑者”制度,形成推動終端用能產品、高耗能行業能效水平不斷提升的長效機制,促進節能降耗。
四是推廣一批節能新技術。推廣適合我省產業特點、節能效果明顯的先進適用節能技術,發布第四批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支持企業研發先進節能新技術,組織生產企業申報進入國家技術推廣目錄。依托鍋爐(窯爐)改造、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綠色照明等重點節能工程,鼓勵用能單位和節能服務公司在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過程中采用國家重點推廣的218項節能技術。
五是發布一批節能新標準。加快制修定節能標準,發布實施13項節能地方標準,到2015年,全省發布實施的各類地方節能標準達50多項,初步形成覆蓋我省主要耗能行業的節能標準體系。嚴格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推動實施推薦性節能標準,加大節能監察力度,督促用能單位實施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和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準。
六是淘汰一批落后高耗能設備。強化千家企業節能管理,提升在用電機、工業鍋爐等主要耗能設備的能效水平。推進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5年底全省累計淘汰在用低效電機76萬千瓦、完成電機系統改造29萬千瓦、推廣高效節能電機76萬千瓦,全面完成電機能效提升各項目標任務。開展工業鍋爐能效水平專項監察,嚴禁工業企業使用列入淘汰目錄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的落后工業鍋爐和熱網泵、閥等產品。
七是推進甲醇汽車試點。繼續推進晉中市和長治市甲醇汽車試點,做好技術數據采集、分析和評估。加強甲醇汽車標準體系建設,制定甲醇汽車加注體系建設規范,完善甲醇汽車生產及運行管理制度。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甲醇汽車及相關技術產品水平,逐步形成以整車企業為龍頭、關鍵零部件企業為依托的產業發展格局。
八是建設能源管理體系試點。在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精細化節能管理,水泥、電力、鋼鐵、有色、化工、焦化等主要耗能行業企業,按照《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和《能源管理體系實施指南》的有關規定,有序推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試點。鼓勵重點用能企業建設能源管理控制中心。
九是開展工業低碳園區試點。探索高碳產業園區低碳發展新模式,優選基礎好、節能減排潛力大的工業園區,開展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創建工作,促進試點園區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持續下降,推動工業園區節能低碳綠色發展。
十是探索節能量交易試點。指導忻州市開展節能量交易試點,進一步規范交易程序、完善交易制度,在推進縣(區)級節能量交易的基礎上,探索企業節能量交易模式,總結經驗,逐步實施。
創新機制,全面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任務
要把強化法治理念、運用法治思維貫穿到“定戰略、做規劃、搞研究、出政策、發預警、搭平臺、抓標準、樹標桿、重協調、推試點”的總要求之中,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任務完成。
一是強化目標責任管理考核。按照年度與進度相結合的原則,對各市和省千家企業2014年度節能目標責任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考核,落實獎懲制度。對節能工作成效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對未完成節能目標的市嚴格問責,對未達到節能量進度目標的企業,進行通報。
二是強節能分析和預警調控。加強節能形勢分析,強化節能預警調控,建立以能耗增速、用電量、重大高耗能項目建設相結合的節能監測預警機制,按季度發布各市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序時、均衡、科學推進各市節能工作。積極推進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萬家企業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報送制度。
三是規范節能評估審查。進一步完善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健全工作環節和流程,建立統一管理、逐級負責的能評管理制度,加強能評事中、事后監督檢查。將能效先進指標作為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的審查紅線,提高鋼鐵、水泥、電解鋁、焦化等產能過剩行業的節能準入門檻,切實發揮能評從源頭上控制能源消費增量的作用。
四是提升節能監察能力。強化依法節能,明確監察內容,規范執法程序,提升監察能力。落實2015年節能監察工作要點,針對節能法律法規執行、能耗限額標準貫徹、能評制度落實、電機能效提升、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淘汰等開展日常執法和專項監察活動。開展節能監察能力建設項目現場核查工作。
五是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圍繞“節能有道節儉有德”的主題,制定節能宣傳周活動方案,做好系列宣傳活動,通過多種渠道、采用多種形式,加強依法節能、綠色低碳培訓教育,調動全社會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增強節能“內生動力”。
2015年全系統要緊緊圍繞完成節能目標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兩大中心任務,細化完善六大制度——評價考核制度、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落后用能產品淘汰制度、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制度、能效標識管理制度、節能獎勵制度;建立健全三大機制——節能預警預測機制、節能聯席協調機制和節能管理、監察、服務“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從結構、技術、管理、社會四個層面和項目、產品(裝備)、企業、園區四個環節依法推進節能降耗。要制定實施方案或行動方案,一項一項抓好落實,統籌推進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服務業等領域的節能;控增量、降存量、促產業,推進節能降耗工作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