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近日在參加“光華管理學院三十周年院慶盛典”時建議,宏觀調控光有四大目標是不夠的,還應將低碳化作為第五個目標。
厲以寧在演講中回顧了自己在光華參與的中國經濟改革的重大事件,他認為,當時將產權改革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口是正確的!爱敃r經濟學界提出要‘放開價格’,價格放開了,經濟改革就好辦了。穿衣服要扣扣子,第一個扣子扣錯了,所有的扣子都錯了。中國的問題在哪里?沒有真正的企業,企業產權不明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是產權改革。產權改革就要通過股份制來實現。最后,證明產權改革是重要的!
厲以寧還談到了當初的股權分制改革!肮煞葜齐m然有改革,但是中國有一個難題,就是國有企業規模都比較大。國有企業改股份制怎么改?我們當時采取的辦法、建議就是存量不變,增量股份化。存量都不變,一些人就放心了,這樣股份制的國有企業改革就上馬了!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問題來了。存量不變,但是存量占大頭,股東會開不起來。兩種形式并存的股權分制在全世界是沒有的。所以,從國外回國的一些學者,就說你們搞股份制不倫不類。我說你試試看,你不在中國,你沒發言權。我們在中國,知道中國必須這么走——先走‘雙軌制’。到21世紀的最初幾年,股權分置,一部分流通,一部分不流通,就成為了世界規律。這樣中國正在走向股權分置改革。”
厲以寧最后說,現在還沒有完成的任務是搞中國經濟的低碳化。中國經濟必須走低碳化道路。“對于低碳化,我們建議宏觀調控光有四大目標,即充分就業、物價基本穩定、經濟持續增長、國際收支平衡是不夠的,現在還要加一條,第五個目標就是低碳化。”
彼得·蒂爾:
新常態下中國企業更需要原創精神
著名硅谷投資人、《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日前在參加中信出版社主辦的“五糧液2015創投盛典”時表示,不少中國企業靠著模仿獲得了巨大成功,但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強大,可供模仿的東西也越來越少。新常態之下,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想要保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培養原創精神。
對于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彼得·蒂爾說,中國企業的模仿策略非常成功,未來幾年還會保持這種成功。而且,中國創業者的工作熱情非常高,也愿意為獲得成功而不懈奮斗,比美國人還要努力、比歐洲人還要認真。當然,中國的市場競爭也是最激烈的,一個商業模式在中國萌芽后,可能馬上就會有100家企業去做同樣的事,想在中國市場勝出非常不容易。
對于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彼得·蒂爾建議,現在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越來越強大,可供借鑒的東西越來越少,這也要求中國企業有更多的原創性。日本當年就走了彎路,也是靠著模仿、借鑒,日本企業在1965年后25年內快速崛起。但是,隨后的日本卻裹足不前。這其中原因很多,而缺少原創性是一個重要原因。新常態下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想要獲得更大成功,必須以此為鑒。(葉健)
“一帶一路”關鍵要抓住基礎設施
日前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承辦的“CASS財經戰略論壇”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表示,“一帶一路”戰略,關鍵是要抓住交通、電力、能源、跨境電網、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產業園區建設這兩大核心問題。
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認為:“一帶一路”是重大的國家戰略,這個戰略的背后隱藏得更大的是人民幣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外匯儲備發揮作用的問題!耙粠б宦贰笔且粋大的構想,對人民幣走勢有非常大的影響。“一帶一路”如果讓人民幣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是大的沖擊,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對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邵善波持積極謹慎、有序推進的觀點。他還認為,雖然現在“一帶一路”主要是基礎建設,但實際上包括很豐富的內容,比如文化、教育、旅游等等,以此我們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來研判“一帶一路”問題。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條件一是幣值的穩定性,二是計價、結算的便利性。關于“一帶一路”戰略,曹紅輝認為關鍵是要抓住交通、電力、能源、跨境電網、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產業園區建設這兩大核心問題,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新興的亞洲制造業體系;在推進手段上,要以項目為主導,以人文和文化交流為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