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27日,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率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韶關、東莞調研該省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推進情況。朱小丹指出,不斷推動廣東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路子。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已進入攻堅階段,接下來要嚴格督導,嚴明獎懲。
前不久的5月20日,廣東省政府召開全省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朱小丹指出,今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現在距年底只有7個多月時間,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短板,不折不扣兌現剛性約束指標。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兩次政務活動中,朱小丹都強調,要“把綠色化作為廣東永續發展戰略”。而如何實施綠色化戰略,其實省長也清晰地給出了施政思路,即一手抓節能減排,一手抓綠化廣東。
包括東莞在內的廣東地區,作為中國GDP第一大省和制造業最發達、工業產出最多的省份,無論是天量級的原材料消耗,還是龐大人口的生活消費,都有可能產出大量的污染物,威脅我們的生存環境。特別是低端的工業制造過程,更可能導致雖同量產出但物質消耗程度更大,污染排放更多。因此,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中,壓制污染物排放,實現更大的產出與更少排放的共存,最低限度減低甚至杜絕污染排放增量對環境的進一步損害,就必須大力推行節能減排,把節能減排視為阻截污染物增量和污染進一步擴散的鐵閘。
另一方面,不容否認的是,當前的生態環境,是已經受到污染物排放損害的空間,大氣、水、土地幾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而在對既有污染存量加大治理的過程中,綠色資源所能產生的生態價值不可忽視。在環保經濟技術的意義上,綠色資源的增加,不僅可以擔當生態修復的部分功能,讓某些污染物在綠色資源的生長過程中被消解,而且,更可以形成綠色屏障,減弱污染物對人的傷害。同時,綠色資源存量的增加,也能美化環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指數。
一手抓節能減排,一手抓綠化廣東,廣東省生態文明建設的路線圖已經給定,現在需要的就是付之行動。就東莞而言,伴隨產業轉型升級的進行,低端的消耗大量原材料的制造業需要遷出,而包括機器人使用所帶來的設備技術的更新,也應擔當減低物質消耗的部分職能。特別是近幾年來,東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步伐正在加快,綠色資源的持續增加,無疑將培育具有東莞特色的生態文化體系,為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奠定基礎。
節能減排緊鑼密鼓,綠化廣東快馬加鞭。在“兩手抓”生態治理的努力下,良性循環的生態安全格局,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體系,方能早日走進我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