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補貼難落實已成產業發展痼疾。此次取消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審批與出臺《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管理暫行條例》,一個做“減法”,一個做“加法”,表明中央有意改變補貼策略,以真正達到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拉動社會節能減排的目的。
加法
在過去的一周,節能服務企業的心情可謂經歷了過山車般的震蕩。日前,國務院印發 《關于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決定》,再取消49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將84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事項。其中,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中就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審批。
減法
在節能服務企業紛紛擔心這一財政補貼是否就此終止之時,財政部于5月12日又印發了《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管理暫行條例》,與此同時,《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10)249號)文件廢止。這意味著,針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財政補貼非但不會終結,甚至有可能在原來基礎上有所增加。
審批取消不意味補貼取消
對于多年來深陷資金瓶頸的節能服務公司而言,取消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審批這一消息非同小可。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節能服務企業對這一政策極為關注,紛紛召集合同能源管理戰線的“小伙伴們”商討應對之策。業內的意見也分為兩種:
一種認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審批取消,就意味著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取消;
另一種意見則趨向于樂觀,認為審批取消并非財政獎勵資金取消,今后獲得補貼甚至不需要經過審批而改為直接獎勵。
其實,擔憂方有其擔憂的道理。在采訪中,記者得知,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利潤薄、融資難,2010年出臺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及2011年起開始執行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具體稅收優惠政策,為節能服務企業的生存注入了氧氣,甚至成為有些企業的救命稻草。
中惠元景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俞波表示,像中惠元景這樣主要做建筑節能的企業,由于財政獎勵資金在企業的收入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就算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取消,對公司的整體運營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對于工業節能領域的節能服務企業而言,對財政獎勵資金的依賴性更大,高者甚至達到每年上千萬元,因此,一旦取消資金補貼,對于本就資金缺乏的企業而言,損失將不可小覷。
不過,俞波分析,雖然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一直以來都幾經坎坷,但近來隨著客戶對合同能源管理的認可和接受程度逐漸提高,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已經逐漸好轉,再加上對近兩年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調整上的預判,所以更多人傾向于樂觀地看待這一事件。
期待更具體細則出臺
好消息在5月12日傳來。這一天,財政部印發 《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讓節能服務企業的樂觀期待變成了現實。
據了解,此前中央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補貼是240元/噸標煤,各地按照自身情況再予以一定補貼。以北京為例,北京市予以260元/噸標煤補貼,企業在北京享受補貼的節能服務項目可以領到500元/噸標煤的補貼。其他多數省份對企業的補貼為60元/噸標煤。
但補貼難以下發到企業手中。以2010年中央開啟合同能源管理財政補貼的第一年為例,中央共安排了20億元資金額度,最終只發放不到12億元,只下發了四分之一。
“中央已經意識到合同能源管理獎勵資金每年難以落實,難以發揮出拉動效應,因此,將補助方式改為直補,首先可預見的就是審批流程的簡化,其次,補助的資金金額可能也比以往更多。但至于更加具體的執行細則,還期待政府盡快出臺!睆埡霃|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