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日前正式發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明確提出要“統籌推進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另據透露,國家能源局近期還將出臺《關于有序開展煤制氣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關于穩步推進煤制油產業化示范的指導意見》。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我國將重啟暫停6年的煤化工項目。
煤化工項目雖然一直受到資本市場熱捧,但高耗能、高耗水、污染排放等問題也讓其備受爭議。為降低煤化工造成的大氣污染、化解部分過剩產能、限制小規模初級煤化工項目上馬,國家發改委在去年發布實施了《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而在征求意見稿中被多省(區)列入的100萬噸煤制甲醇和5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并未在《目錄》中保留,這意味著此類煤化工項目將不得享受所得稅、立項和審批等方面的政策紅利。
煤化工項目耗水多,且環境污染頗為嚴重。煤化工生產中轉化1噸煤用于煤制油或煤制烯烴,需用水10噸~15噸,真正上規模的煤化工企業,每小時用水量為2000噸~3000噸。我國西部地區水資源短缺現象嚴重,難以承載過多煤化工項目。
另外,煤炭在氣化過程中會產生SO2、NOx、CO2為主的廢氣,以及廢水和廢渣。我國部分中西部富煤地區生態環境較脆弱,大量的污染排放將會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就目前的治污技術來看,幾乎所有的大型煤化工企業都還無法真正實現“零排放”。近幾年,我國的煤化工政策特別強調要與環境容量相適應,并就能源轉化效率、水耗、污染排放等提出嚴格的產業準入要求,這對煤化工企業來說挑戰極大。
那么,今后我國的煤化工企業該如何發展?
一是積極謀劃一批高附加值的煤基精細化工項目,鼓勵開發前沿產品。鼓勵企業重點發展煤—電—煤制油—煤制油深加工、煤—電—煤制烯烴及其下游產品、煤制乙二醇及其下游產品等產業鏈,推進煤化工向精深化、高端化方向發展;搭建人才、技術等公共服務平臺,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進行合作攻關,提高煤炭深加工技術裝備水平;設立前沿產品專項基金,鼓勵企業嘗試開發煤制芳烴、低質煤提質等高附加值項目,提升產業層次。
二是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鼓勵發展綠色煤化工項目,實現節能減排。制定一系列項目準入的綠色標準,如生產區綠化率嚴控在30%以上、工業水重復利用率達100%等,并倡導企業嚴格遵守執行。鼓勵企業構建煤—氣—化—建材、二氧化碳—干冰—氣體廢料—冷媒—滅火器等循環經濟產業鏈,整合煤化工脫硫廢棄物,積極開發化肥產業,就地消化煤化工產生的“三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引導企業在生產環節中推廣應用干熄焦發電、煤氣制甲醇、粗苯精制、污水深度處理、中水回用等多種工藝。設立綠色煤化工專項資金,對主動實施煤化工綠化優化工程、在環保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煤化工企業適當給予補貼以茲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