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京津冀籌建跨區域碳交易市場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15/5/19 13:53:08 用手機瀏覽

  記者從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高端會議獲悉,目前京津冀正在探索建立跨區域碳交易市場。京冀兩地已于去年底率先啟動全國首個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承德市作為河北省的先期試點,其境內納入碳交易體系的重點排放單位,將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參與北京市場的碳排放交易。此外,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已就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進行了研究論證,將按照程序報批后印發。

  “目前京津冀正在探索建立跨區域碳交易市場,我相信這些標準的研制和實施,必將為三地碳交易市場乃至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建立提供技術支撐!辟|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在會上透露。

  他還介紹說,國家標準委和國家發改委已經組織成立了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組織、有系統地推進國際國內室內氣體管理和低碳產品標準化工作。國家標準委和國家發改委還一起推動研制了水泥、鋼鐵、玻璃、電力等首批十個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也在會上表示,河北省與北京市準備推進碳匯交易。他說,2013年國務院組織京津冀三個省市貫徹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給河北省提出明確的目標,到2017年,PM2.5年平均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25%。為完成這一任務,河北省大力化解鋼鐵、玻璃、水泥過剩產能。以鋼鐵為例,去年壓減煉鋼2888萬噸。另外,河北省正進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一年造林500多萬畝,已經形成了生態效應,形成了碳匯。

  張慶偉表示,當前河北省正處于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任重而道遠。河北省將與京津兩市一道,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重大歷史機遇,不斷深化三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建立京津冀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堅定不移調整產業結構,扎實有效化解過剩產能,鼓勵發展環保產業,推動京津冀生態經濟協同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去年12月18日,北京市發改委、河北省發改委、承德市政府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京冀兩地率先啟動全國首個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承德市作為河北省的先期試點。根據兩地三方共同出臺的文件,此次建立的跨區域碳市場打破了北京當前交易流通的配額必須來自本市的規定,實現了碳配額的互相流通。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何炳光則在會上透露,京津冀地區是全國水資源最短缺,大氣污染、水污染最嚴重,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最尖銳的地區,可以說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短的短板。為此,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部署,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正在組織生態保護規劃,先后征求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兩市一省人民政府意見,并就重大問題進行了研究論證,將按照程序報批后印發。

  “我們將盡快推動規劃出臺,堅持一盤棋的思想,突出協同發展的主向,按照區域生態環境效益最大化的需要,整體謀劃政策措施,力爭實現京津冀共建共治,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同努力,切實解決薄弱環節,補齊短板,為全國提供示范和樣板!焙伪獗硎荆苿泳┙蚣缴鷳B環境協同發展,要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強化生態環保聯合協作,劃定區域的資源、環境和生態的紅線,確保生態環保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的實施,明確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領域,使京津冀協同發展在生態方面率先突破。

  會議最后,新奧集團聯手多家環保企業共同發出了“京津冀生態協同行動倡議”,呼吁京津冀統一治理生態、推廣環保創新技術成果、倡導低碳生活,多方合力應對京津冀一體化戰略所面臨的生態環境挑戰。新華社副社長于紹良代表媒體、企業宣讀了倡議書。

  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表示:“企業是實現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主要載體,這既是企業的責任,更是企業的機遇。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發展,不能簡單照搬前人的成熟經驗和技術,必須因地制宜地結合京津冀區域特性,加大企業在自主技術創新領域的投入,通過示范應用和迭代優化,形成符合區域特性的解決方案,借助產業化發展的力量來實現企業在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三個層面的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60億交易額!全國碳交易已達2.7億噸!
陜西西安嚴控大氣污染 15家高排放企業搬遷或關停
碳市場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首批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開始擬定
安徽阜陽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藍天行動計劃
京津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將出臺
碳市場啟動臨近 中國將成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
碳市場兩年成交量592萬噸 千家單位碳排放今年“履約”
京碳市2年成交量592萬噸 成交額超2.56億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