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6%,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繼續保持較快下降。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與支持,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節能環保的政策與法律法規,同時也為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為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也為其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目前,我國節能環保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技術裝備迅速升級,產業領域不斷擴大,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整個產業已初具規模,具備快速發展的基礎,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有望保持年均15%至20%的增長速度。到2018年,我國環保節能產業產值將超過11萬億元,占GDP 比重超過10%,成為世界最大的節能環保產業市場之一。
據測算,2015年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準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可突破3000億元,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鎮污水垃圾、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可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尤其是環保投資,過去3年全社會環保投資每年新增1000多億元,未來幾年我國環保投資需求約在8萬億至10萬億元。可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市場空間廣闊。正因如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
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正視一個事實,即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仍存在諸多發展困難和瓶頸,其發展現狀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標準體系不夠完善。突出表現是與產業相關的政策過于分散,有些政策還沒有形成具體的實施細則,環保法律處罰條款極弱,節能環保產品、技術和服務行業標準、規范條例建設落后。
節能環保產業的管理體制不夠順暢,缺乏清晰、高效的行業歸口管理部門,各部門、各地方的節能環保產業與國家總體規劃難以對接,國家的目標任務難以真正科學地由上到下貫徹落實下去。
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秩序不夠規范,投融資環境不樂觀,對企業形成逆向淘汰。目前,節能環保產業運營服務市場還沒有開放,民間資本難以介入,造成對社會資本的擠出效應,逆市場化態勢明顯。節能環保產業市場條塊分割、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業壟斷現象仍然嚴重,節能環保產業進入門檻偏低,市場競爭秩序混亂,監督管理缺位,導致逆向淘汰機制形成,阻礙節能環保企業的健康成長和產業的良性發展。
此外,企業自主研發投入少,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綜合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不強。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體而言是多而弱、小而散,產業集中度低,大企業所占比重不足0.4%,導致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關鍵技術,最終導致競爭力弱。
節能環保產業是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我國現階段重點扶持的新興戰略產業之一。從長遠看,未來節能環保產業產品將向高端化、成套化方向發展。我國在節能環保常規技術產品生產方面已比較成熟,但在脫硫脫硝一體化設備等高端技術產品方面較為缺乏。未來具有研發實力的國內節能設備、污染治理設備、資源綜合利用設備骨干龍頭企業將面臨廣闊的發展機遇,也將促進市場和行業秩序的進一步整合與規范。
節能環保服務業將成為產業新的增長點。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能源需求呈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這在客觀上將促進節能環保服務業的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有望再度進入發展黃金期。
同時,“走出去”將成為重要投資方向。發展中國家對中等技術水平、較高性價比的節能環保產品與服務有較強需求,而我國節能環保企業在傳統的工程建設、環保設備及產品制造等具有較強優勢,因此“走出去”將成為我國部分企業重要的戰略選擇,國家也將重點支持國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國內企業和研發機構在境外設立研發機構,推動節能環保裝備由單機或成套設備出口向海外投資或工程總承包帶動環保裝備出口轉變等。
另外,節能環保產業將與互聯網深度結合。互聯網極大地沖擊著傳統產業,節能環保產業自然無法避免,只有緊密融合互聯網快車道,才能依托巨大的優勢推動行業的極大發展。
互聯網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助力節能環保產業:一是垃圾回收,實現垃圾流向數量全程監控;二是污染源監控,運用于PM2.5空氣質量監測;三是低碳交通,大幅度提高通行能力實現節油;四是智能家居,家庭自動化行業將借勢發展;五是節能環保金融,P2B理財平臺、眾籌等互聯網融資模式將幫助解決節能環保企業融資難問題。
擴張、重組、并購將成為節能環保企業發展方向。目前,國內節能環保公司普遍規模較小,市場分散,競爭力不強,主要環保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企業的市值低于50億元,只有5家市值超過200億元,與國際環保巨頭規模相去甚遠。因此,擴張、重組、并購將成為行業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仍處在產業發展初期,且屬于典型的政策法規驅動型產業。既要突出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政府引導,驅動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市場,才能使節能環保產業加快步伐走向產業鏈高端,盡快成長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