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前,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黃標車在長三角區域內闖限行區,可能將被三省一市公安交警部門異地執法監管;行走在長三角港口和內河的船舶,也將統一排放標準,并統一提高油品標準,老舊船泊也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記者從日前在杭州召開的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辦公室第四次會議獲悉,今年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將聚焦10項重點工作,更大力度推進重點治理,力爭大氣污染治理走在全國前列。
加快重點領域治理步伐
據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介紹,今年,長三角將加強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清潔能源替代、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工業結構調整和污染防治、機動車污染防治、秸桿焚燒和揚塵污染治理等5項工作。
為落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能源結構調整,三省一市將在今年6月底前,確定2015年和2017年的煤炭減量目標,明確主要措施,并同步制定減量替代工作方案,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
同時,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加快鍋爐窯爐清潔能源替代和淘汰。三省一市自我加壓、主動作為,今年確定11000多臺鍋爐的替代和淘汰任務,第一季度已完成近4800臺。其中,僅浙江省就淘汰2700余臺。在煤電節能減排改造方面,全年安排了近60臺機組的示范工程,目前已分批啟動,浙江已完成3臺260萬千瓦裝機的超低排放改造。
工業污染防治方面,在全面落實《長三角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限期治理方案》明確的四大行業543家企業、1027條生產線或機組治理任務基礎上,上海市抓住電力、集中供熱、揮發性有機物、生活垃圾焚燒等重點行業,增加了88家企業114項大氣污染治理項目;江蘇補充了17個涉及鋼鐵燒結機、石油裂化脫硫等的項目;浙江將燃煤鍋爐煙粉塵整治范圍從20蒸噸以上擴大到10蒸噸以上;安徽將222個限期治理項目分片到市、包干到人。
找準共同難點探索破解
針對長三角區域交通污染貢獻率較高、流動源監管亟待加強的問題,經近一年調查研究和試點,今年長三角將協同推進區域高污染車輛環保治理和港口船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經多方征詢意見,協作機制辦公室細化形成了《長三角區域協同推進高污染車輛環保治理的行動計劃》和《長三角區域協同推進港口船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報請會議審議。
在推進高污染車輛環保治理上,三省一市擬在加強治理、淘汰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實施異地協同監管等措施,整體提前一年完成高污染車輛的淘汰。
根據規劃,2015年,上海市、江蘇省沿江八市、浙江省杭州市要全部淘汰黃標車,江蘇、浙江的其他城市基本淘汰黃標車。2017年,長三角區域全面淘汰黃標車,加快推進國一、國二等老舊車輛淘汰。
三省一市將依托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平臺和專項工作機制,落實地方政府責任,擴大高污染車輛限行,嚴格排放檢測,強化數據共享,實施異地協同監管執法。
根據計劃,各省市公安、交通、環保部門將加強協作,今年內建成本省市統一的黃標車和老舊車數據庫;今年9月底前,長三角區域內限行的主要城市間要啟動黃標車和老舊車數據庫信息定期交換工作。
港口船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則要求建立區域協作的專項工作機制,以港口和內河船舶為重點,針對新船、在用船、油品、港口污染防治等各個環節,加快先行先試,推動水運行業綠色發展。
在船舶排放控制上,重點加強船舶大氣排放標準管理和提高油品標準,推進靠泊船舶岸基供電的實施、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舶應用、內河船舶標準化和老舊船舶淘汰,強化船舶油品和污染排放的監管。
在港口污染防治上,重點推進港作機械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替代,加強碼頭揚塵和油氣污染綜合整治。
三省一市還將同步把非道路移動機械納入污染監管體系,推進對冒黑煙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執法和油品質量監管,探索非道路移動機械跨省轉移的登記管理和信息共享,并研究提前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
強化區域更緊密對接
聯防聯控,需要加強區域法規標準對接、執法聯動、政策協同和技術協作。
目前,上海、安徽、江蘇已分別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明確了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區域協作,開展應急聯動、信息共享、溝通協調、聯合執法等法制保障。浙江省立法工作也在加快推進,力爭防治要求、防治措施和法律責任等方面和區域內其他地區基本保持一致。
在標準對接上,三省一市將建立環保標準制修訂的區域協商和征詢工作機制,落實區域重點行業執行基本相同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逐步探索相關產業準入、淘汰、節能環保指標要求的對接。
在執法監管上,三省一市將建立完善區域聯合執法和監管信息通報機制,推進重點領域協同監管和聯合執法,探索推進交叉執法。
在規劃對接上,四地將結合“十三五”規劃、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編制以及有關城市總體規劃修改修編,加強區域能源、產業、城鎮、交通、生態等發展規劃與大氣污染防治的協同,以及省市間相關規劃的對接,強化大氣污染源頭防治。
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合作也將在三省一市全面開展。今年將完成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及各分中心一期建設,啟動二期工程;實施環保與氣象部門之間、省市之間的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和會商聯動。區域內設區以上城市均要制定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加強重污染天氣協同應對。
科研協作方面,環境保護部“長三角大氣質量改善與綜合管理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進入中期,基本完成了科學觀測網設計,區域污染物排放清單等也取得初步進展;科技部“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也正式啟動。
協作機制辦公室主任、上海市副市長蔣卓慶表示,下一步各成員單位要抓緊落實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重點工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批示精神和有關部委的工作安排,按照職責分工、全面推進落實,加強監督檢查。
蔣卓慶說,在按照《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做好本部門、本地區治理工作的同時,抓緊推進共同協商確定的2015年區域協作重點工作。各項工作要早落實、早安排,確保完成國家規定考核任務和共同確定的年度目標,持續鞏固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