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理事會第9次部長級會議于4月24日在加拿大努納瓦特地區首府易夸魯伊特結束。隨著本屆會議的結束,北極理事會主席國席位由加拿大轉到美國手中。
加拿大任主席國期間(2013至2015年)將理事會的優先日程定為“環北極地區經濟發展”,并在此期間成立了“北極經濟發展論壇”,以促進環北極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出席會議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則在會上表示:在美國擔任主席國的兩年中,重點日程將轉向關注氣侯變化問題?死镎f,應對氣侯變化,“這不是一個未來的挑戰,它就發生在當前!
加美兩國對北極理事會的不同的關注重點透露出兩國在氣侯變化問題上的差異。自哈珀執政以來,他的政府就一直將經濟增長與就業放在了壓倒一切的位置上,減排與氣侯變化則被拋諸腦后。哈珀于2006年上臺后,一方面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另一方面則要求中、印兩個發展中國家必須承擔與發達國家同樣的減排義務。其后,在國內輿論壓力下,哈珀又表示,加拿大在氣侯變化問題上不可能單獨行動并取得成功,只能與南鄰美國協調行動,同步減排。因此,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上,哈珀承諾的減排目標與美國相同,即到2020年,兩國都將在2005年的基準上減排17%。然而,去年在北京APEC峰會期間中美兩國就減排達成重要共識,日前美國政府又宣布到2025年美國將在2005年的基準上減排26%至28%。此時哈珀則改變了主意,他日前明確表示,“我們的目標不可能與美國的完全一致”,聯邦政府是不會出臺碳交易稅的。
哈珀在氣侯變化和減排問題上不再緊跟美國自有其考量。加拿大的石油儲量在世界上名列第3,而產量則名列第5,能源出口是加拿大極為重要經濟支柱。不過,加拿大的原油主要產自油砂,它近于瀝青與焦油,因此開采與運輸都要比常規原油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如強行減排或是加收碳稅將增加開采成本,從而對經濟增長、國民收入與就業形勢都會產生負面影響。這對想通過主打經濟與就業牌來博取選民支持,以贏取今年10月大選的保守黨來說無疑弊大于利。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長里克福德在4月初曾表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會將加拿大能源工業部門的經濟穩定性置于危險境地”。哈珀更于日前明確表態說:在原油價格低迷之際推出碳排放稅那將是“瘋狂之舉”。
其實,加美能源結構也確實有所不同,比如,美國有40%為燃煤發電,以天然氣來取代燃煤成本相對低廉。而加拿大燃煤發電僅占總發電量的15%;其溫室氣體主要來自于油砂開采,而近年的油砂開采量逐年增加,而其減排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加圓桌會議專家麥克勞林說:但這不應成為政府拖延減排的借口;政府幾年來拖延減排已經將同美國的差距拉大了。他更指出,加不可能一方面為油砂增產大開綠燈,另一方面卻又期待完成減排指標,因此,要么降低減排指標,要么加大減排投入。
與哈珀旨在贏得大選不同,奧巴馬沒有了爭取連任的壓力,卻多了要留下一份可載入史冊的政治遺產的宏愿。他的同穆斯林世界結成伙伴關系的意愿迄今無法實現,中東恐怖活動此伏彼起,被美國弄得一團糟;同俄羅斯“重啟關系”的宣言不僅落空,更是倒退到近于冷戰邊緣;在國內,推動移民改革的日程同樣不見希望;他那原本值得大書特書的醫保法案,至今仍然受到共和黨人的質疑。因此,奧巴馬將眼光轉向了環保,他極希望能作為一位綠色總統而名垂青史。
由此可見,哈珀和奧巴馬各懷心事,各有盤算,所以在減排問題上也就不可能像在安全問題上那樣保持步調協調一致。按哈珀政府在哥本哈根峰會減排17%的承諾來推算,加拿大的減排進度已大為落后。加拿大環保部于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除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加拿大溫室氣體排放大為下降外,隨著經濟恢復帶來的油氣增產,加拿大2013年的排放量增長了1.4%,2009至2013年溫室氣體排放總共增長了4%,比政府為2020年設定的減排目標已高出了近20%之多,因此,兌現承諾,實現原定的減排目標已無可能。不過,令人可喜的是,盡管加聯邦政府對減排無動于衷,加拿大各省卻已開始行動起來,自主減排。4月初,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聯手魁北克省和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擬創建一個有6100萬人口的碳稅統一市場。想不到的是,哈珀總理卻對此嗤之以鼻地表示,“這些(省)政府推行碳稅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減排,它們不過是為了將更多的稅收揣進(省)政府的腰包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