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發布了《2014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對2014年首都環境狀況進行了總結和回顧!豆珗蟆凤@示,2014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總量比上年分別下降9.35%、9.24%、5.40%和3.82%,提前超額完成“十二五”時期污染減排任務。大氣、地表水和聲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生態環境狀況略有改善,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污染減排力度加大,規劃任務超額完成
根據環境保護部核定的最終結果,北京市2014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同比分別削減了9.35%、9.24%、5.40%和3.82%,其中大氣污染物的減排幅度為近年來最大。四項污染物的累計削減幅度均超過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總量削減目標,兩項大氣污染物削減幅度超過目標11個百分點以上,兩項水污染物削減幅度分別超過目標7個百分點和3.7個百分點,四年累計完成進度位居全國前列。這一結果也反映了北京市抓住污染主因,下大力氣減少污染排放的決心和成效。
二、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改善目標任重道遠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從長期變化看,污染物濃度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二氧化硫年均濃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8%,創歷史新低;二氧化氮年均濃度近年處于平臺期;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呈波動下降趨勢。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4%。
2014年,空氣中的二氧化硫(SO2)的年均濃度為21.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濃度3.2毫克/立方米,均達到了國家新的空氣質量標準;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的年均濃度分別為56.7、115.8和85.9微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第90百分位濃度197.2微克/立方米,都超過國家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其中PM2.5超標幅度最大,超過標準限值1.45倍。
從北京市設置的多功能監測點位監測結果看,位于昌平定陵的城市清潔對照點PM2.5年均濃度為74.5微克/立方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3.3%;位于北部邊界的京東北和京西北區域站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67.4微克/立方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2%;位于南部邊界的京西南、京東南和京南區域站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112.7微克/立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交通環境PM2.5年均濃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4%。
從空間分布看,全市空氣質量南北差異顯著。位于北部、西北部的生態涵養發展區空氣質量較好,城市東南至西南部地區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其中二氧化硫空間差異縮小,濃度最高的區縣也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
地表水質保持穩定。2014年,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持續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上游水體水質仍好于下游,水資源短缺和城市下游河道水污染嚴重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在全市人口增長、水資源總量短缺的情況下,城市下游不達標水體斷面中化學需氧量、氨氮年均濃度值分別下降11.7%和4.0%。從三種水體類型看,水庫水質較好,湖泊次之,河流水質相對較差。全市地表水體監測斷面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年均濃度與上年相比分別上升2%、下降4%。
2014年全市聲環境質量基本穩定,略有改善。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2014年,環境大氣中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環境水體中總α、總β的活度濃度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與往年相比均無明顯變化,屬正常環境水平;電磁輻射環境良好。
生態環境狀況良好。依據《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試行)》(HJ/T 192-2006),2014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為66.9,與上年略有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級別為良。從區域分布看,北部的懷柔、密云等區縣生態環境質量最好。
三、治理措施全面落實,經濟政策持續發力
落實《北京市2013—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4年措施任務,累計6595蒸噸燃煤鍋爐改造使用清潔能源;西北燃氣熱電中心和東北燃氣熱電中心京能項目建成投運,大唐高井燃煤電廠全面關停;東城和西城2萬戶平房居民采暖實施“煤改電”;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建成“無煤區”;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已累計減煤、換煤210萬噸。淘汰老舊機動車47.6萬輛,在全國率先基本淘汰黃標車。退出392家污染企業,啟動了116項環保技改項目。關停退出了25家無資質的混凝土攪拌站,6800余輛密閉化渣土車投入使用;道路清掃保潔新工藝作業覆蓋率達到85%。
落實國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推進《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3—2015年)》的實施。垡頭再生水廠、黃村污水處理廠等一批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或升級改造,全市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2萬噸/日。在114家規模養殖場實施糞污治理工程,減少水污染物排放。在平原地區植樹造林37萬畝,累計完成平原區造林任務97萬畝。
加強環境安全監管,妥善處置環境突發事件!侗本┦写髿馕廴痉乐螚l例》實施后,各部門組織開展力度空前的環保執法檢查,保持高壓態勢,持續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環保執法部門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處罰金額達到10566萬元。
堅持重點行業污染物總量“增一減二”;開展《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執法檢查;修訂發布實施《汽油車雙怠速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等3項地方標準。發布實施《北京市水環境區域補償辦法》等12項環境經濟政策,以經濟手段促進區縣政府和排污企業開展污染治理。大幅提高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污收費標準,實行減半排放、減半征收,超標排放、加倍征收的差別化收費標準,全年累計征收排污費2.47億元。
四、區域治污協同共贏,聯防聯控初見成效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領域,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全面扎實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召開兩次會議研究部署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建立區域信息共享、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視頻會商及應急聯動、機動車排放污染控制、聯動執法等工作機制。組織成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委員會。制定出臺了一批有利于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政策文件和保障措施。區域污染減排工程全面推進,超額完成全年工作計劃。在APEC會議空氣質量保障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深入實踐聯動機制,聯合預報預警,分期、分批啟動了重污染最高一級應急措施,保障了會議順利召開,整個區域污染物濃度水平明顯下降。其中北京市各項污染物的濃度都達到近5年以來最低值,PM10、SO2和NO2比近5年平均水平分別降低44%、64%和31%,PM2.5比上年同期下降54.5%。
五、共同防治深入人心,協手建設美麗北京
全市各類企事業單位主動適應北京功能定位和環境保護新要求,遵守環保法規、履行社會責任,努力減少排污總量。83家重點排污單位、24家上市公司所屬企業向社會公開發布了污染物排放自行監測數據,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環保組織、環保社團、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積極組織和參加環;顒樱瑐鞑キh保理念。西城區金融街豐匯園社區、東四九條小學等18家單位、社區、學校成為新的環境教育基地。中央和市屬媒體深入環保工作一線,大量報道大氣污染防治等環保專題,開展公益活動,曝光環境違法行為,積極發揮綠色監督作用。
全民積極行動,建言獻策、綠色生活,主動減排,舉報違法,熱情參與各類環境保護公益活動。北京市環保志愿者協會正式成立,一大批環保界專家、媒體代表、環保公益組織代表加入并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公眾環境意識調查結果顯示,80.3%的北京市民關注環境保護。同呼吸、共責任、齊努力,為美麗北京加油,成為北京市全民參與大氣污染防治的生動寫照。
2015年全市將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嚴格執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全面落實《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和各項環境污染防治措施,團結依靠全市人民,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做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