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多方了解,環保行業即將迎來多項重磅政策出臺期,“水十條”發布箭在弦上,“土十條”編制、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及環境稅制定等工作均有望于今年完成,行業將借政策東風迎來新一輪發展。
多位長期關注環保行業的券商研究員表示,環保行業在2015年進入市場化政策落實元年,多重變革之下市場化改革預計進入快速推進期。這一背景下,環保行業有望突破原有的發展模式,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全方位推進,整體發展速度預計將進一步提升。
三大行動計劃及配套措施穩步推進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是本屆政府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最重要政策體系之一,環保部預計其發布實施可總計帶動6萬億元的環保市場。
據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介紹,目前“水十條”已經正式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正在進行最后的調整,即將對外發布,地下水污染防治、城鎮及工業污水處理、重金屬污染防治均為重點內容。預計2015年-2020年,中國水環境保護產品及設備將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水環境服務業的年增長速度將在30%-40%左右。
為配合“水十條”的穩步推進,多項配套政策也正在修訂編制中,“工業、市政污水處理均要執行更高的排放標準”是基本的修訂方向。其中《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因涉及后續提標改造市場容量而備受業界關注。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熊躍輝向大智慧通訊社介紹,目前該標準正在修訂中,爭取今年正式出臺,新標準將在原有標準上整體提高,涉及到基本控制指標、污染物排放要求等多方面。同時,針對“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環保部還計劃制定排污特別限值。
土壤污染防治是近兩年逐漸引發強烈關注的新興領域,作為該領域的基本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目前正在制定過程中;具體的行動計劃“土十條”也已形成初稿,正為今年內出臺做積極努力,預計到2020年土壤污染惡化趨勢有望得到遏制,土壤修復市場發展也將獲進一步的推進發展。同時,作為“土十條”的配套措施,《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指導值》等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也正在修訂中。
大氣污染治理領域,多位專家介紹,除了繼續深入推進2013年9月發布的“大氣十條”外,《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是今年的重頭戲。目前修訂草案已獲國務院通過,正在全國人大審議中。中國環科院副院長、《大氣污染防治法》修改技術組負責人柴發合向大智慧通訊社介紹,《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整體與目前大氣污染防治的方向吻合,對具體工作的推進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在污染物種類、收費原則制定等問題上進行細化,以及強化對排污許可制度的執行規定,加大對企業排放行為的約束是未來發展方向。
環境稅預計將于年內出臺
環境稅是今年環保領域的另一項重磅政策,預計將直接刺激排污企業的環保需求,給環保市場注入新活力。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向大智慧通訊社介紹,開征環境稅是“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從目前的推進情況看,今年內出臺可能性非常大。
2013年11月底,環境稅方案上報至國務院,后被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該方案的基本改革內容為“費改稅”,即把針對重點污染物征收的排污費改為環境稅。2014年9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環保部聯合下發調整排污費征收標準的通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征費標準提高近1倍,北京、天津等地的排污征費標準甚至遠高于全國標準,從而為以“費改稅”為初衷的環境稅出臺打下良好基礎。
除上述重磅政策之外,今年環保部還計劃新制定或修訂多項標準,包括《再生銅、鋁、鉛、鋅污染物排放標準》《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同時,為推進環保行業市場化改革,強化對社會資本的投入引導,相關部門還將針對PPP、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及環境保護資金建立等出臺專項指導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