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在抓鋼鐵發展這樣的大項目中,特別注重節能環保,自始至終都不忘植入節能環保元素,致力于發展與環保并重,努力做到簡單、高效、低成本,實現“魚與熊掌”兼得目標。
3月27日,“從粵企看信心”經濟形勢主題網絡采訪活動抵達湛江進行實地采訪。近年來,湛江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93.2億元,新開工項目51個,建成項目29個。目前,湛江鋼鐵、石化和造紙三大產業建設正穩步推進中,以三大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正開創湛江的大工業時代,推動湛江崛起。
對“湛江”這個地名來說,我想很多人同筆者一樣,喜歡顧名思義來理解它:湛藍的江海。藍天白云、山青水秀、海藍江綠,這是生態湛江、美麗湛江。當昔日的“廣州灣”成為今日的海濱城市,成為中國大陸最南端的一座重要的綠色“港城”,成為廣東省的海洋、港口、生態和科教大市后,湛江多年來堅持以“后發崛起”為目標,以“基礎先行”為支撐,以“擴容提質”為抓手,以“激發活力”為引領,以“堅守底線”為保障,以“民生福祉”為根本,致力于打造一個全國綜合百強城市。尤其是實施“五年崛起”戰略,讓湛江一躍成為粵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匹“黑馬”,一顆鑲嵌在南中國海岸線上的璀璨明珠。在引進寶鋼湛江項目之后,如何把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項目打造成全球高效率、高競爭力的鋼鐵精品基地,讓湛江的主政者和管理者陷入了沉思。
發展和保護歷來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能否做到“魚與熊掌”兼得,這似乎是一個“兩難”選擇。對湛江這樣一個海港城市來說,不發展,無疑讓這個百年港口城市“波瀾不驚”,要發展,但又不能以犧牲環境、破壞環境和污染環境為代價。在許多地方重發展輕環保的慘痛現實面前,湛江人的頭腦卻異常清醒。對地處粵西這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大市而言,發展仍然是首要任務,但不能為了發展而犧牲環境,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丑陋湛江”。此次采訪團一行在與市委書記劉小華座談交流時,就“洞悉”了湛江是如何做到空氣質量在省內排名第一的:首先是選擇產業,要選擇先進技術、產能的企業;其次是項目要聚集發展,方便集中有效治理;再次是要花血本把環保配套設施做好;最后是要嚴格環境執法。環保優先、有效治理、做好配套、嚴格執法,奧秘原來在此。
不可否認,鋼鐵業投入大、污染重、治理難,但能否以“節能環!边@只強力之手來制約它呢?寶鋼湛江的實踐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那就是“將循環經濟和綠色環保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僅湛江鋼鐵的環保投資就達到60多億元,包括建設的原料場一步到位、全封閉式的除塵處理,以及98%以上的水資源重復利用率、100%的廢水處理,且形成了“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的循環模式。如此節能環保,令其有望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含鐵塵泥100%廠內循環使用的鋼鐵企業。可以這么說,湛江在抓鋼鐵發展這樣的大項目中,特別注重節能環保,自始至終都不忘植入節能環保元素,致力于發展與環保并重,努力做到簡單、高效、低成本,實現“魚與熊掌”兼得目標,節能環保讓崛起湛江更加海藍江綠,永葆粵西大地藍天白云、綠水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