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只差“臨門幾腳”
來源:北京環境交易所 時間:2015/3/27 14:34:59 用手機瀏覽

  日前,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國內政策和履約處處長蔣兆理表示,我國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市場。這意味著,明年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從當前的7個試點城市推廣到全國。因此2015年有其獨特的意義,將決定全國碳市能否如期順利開啟。目前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從最基本的立法,到統一配額分配方案、排放核算方法、完善注冊登記系統等。

  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

  中國政府目前確定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湖北和深圳7 個省市作為碳交易的試點。據了解,我國大部分碳交易市場啟動得比較倉促,準備工作做得并不充分。在國外,碳交易市場從醞釀到最終出臺都要經過數年的計劃和長時間的討論,這與我國是完全不同的,過度求快的結果就是埋下了基礎工作不扎實的隱患,而這很可能是日后試點工作進一步深入后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所在。

  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首先碳市場的制度建設及法律基礎還需要多方參與,不可能只有政府部門、各地的碳交易平臺還有買賣雙方企業就可以建立起來的,從立法到統一配額分配方案、排放核算方法、完善注冊登記系統等,至少都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其次,重視碳排放量前期數據的收集,對企業加大培訓,數據類型也要簡化,注重企業權益;第三,在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方面,各個試點都需要具體完善;第四,提高市場活躍性,豐富市場交易品種,逐步解決各個試點普遍存在的流動性不足、碳交易體量小等問題。

  碳金融交易發展空間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不懈地推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既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續的制度安排。這對銀行業轉型戰略來說,提供了綠色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也為碳交易呈現金融化趨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

  我國商業銀行的碳金融產品交易規模雖然呈增長態勢,但是相對于市場的潛力來講,總量還是不足,并不能滿足碳金融發展的需求。參與碳交易的主體主要是由國有銀行和部分大型股份制銀行的總行和少部分分行組成,交易主體很稀缺,整個市場的活力不夠。如果能夠激發更多的交易主體的參與興趣以及碳金融方向的創新,對碳市場交易的發展顯得很有必要,在碳債券和碳相關衍生產品上應該有更多探索。

  挑戰來自于企業和政府

  碳交易未來肯定會在全國進行不斷推廣,因為現在中國國內的碳排放問題很嚴重,建立全國的碳交易市場是未來的大方向。然而,建立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有一部分挑戰來于企業,一部分挑戰來于政府。

  企業方面的挑戰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和意識問題。碳交易試點建立幾年來,中國企業應對碳排放的意識提高了很多。從積極方面來看,中國很多企業已經認識到碳交易能夠帶來的價值和潛在的風險;但更多涉及控制碳排放的企業一般都是落后產能,在這一輪碳排放改革中還需要學會如何有效地管理碳資產。將碳資產管理上升到公司運營或者戰略的層面,讓納入企業重視碳交易、積極參與碳交易、把碳交易融入企業的正常運作里。

  至于來自于政府方面的挑戰,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立法。從政府立法到統一配額分配方案、排放核算方法、完善注冊登記系統等都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來維系全國碳市場正常運作。其次是政府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市場管理瓶頸的出現。中國長期以來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來管理節能減排工作的機制,特別是碳交易市場是政策主導性非常強的市場。在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時候,如何處理好政府的管理尺度、地方政府的協同配合、中央政府的統籌規劃,也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60億交易額!全國碳交易已達2.7億噸!
兩會正當時 環際低碳創新驅動強化換熱產業大發展
環際低碳擁抱環保產業3.0時代 技術創新成制勝王牌
環際低碳2017年度營銷總結大會圓滿落幕
還祖國一片藍天:選擇室美倫智能養生地暖綠色低碳、節
環際低碳參展19屆水泥技術年會 聚焦余熱發電
碳市場啟動臨近 中國將成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
二十國關注世界能源未來:綠色、低碳、共享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