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大唐集團公司“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收官之年,是實施新戰略的起步之年,是繼續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更是鞏固擴大經營成果的重要一年。大唐集團董事長陳進行作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在近年來兩會中圍繞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和促進能源綠色發展提出了很多妙計良策。2015年兩會之際,中電傳媒小編為您梳理陳進行董事長歷年兩會提案。
2013年
一、加快轉變電力發展方式
背景: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同時大范圍霧霾天氣使人不得不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發展的長遠大計,陳進行委員認為,作為電力企業,大唐集團在發展的同時不應忘記社會責任,治理大氣污染電力企業責無旁貸。
對于這一問題,陳進行委員提出了五項建議
一是積極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加快電源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有序發展水電,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加快發展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促進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的變革。
二是加快火電機組結構調整步伐,全面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發展熱電聯產以及大型節能環保型機組,促進煤電的高效清潔發展。
三是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強設備綜合治理改造升級,加快環保設施建設步伐,加強過程控制和監管,全面降低電力生產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
四是加強水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發電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同步實施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植被保護等措施,促進企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五是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加快推進粉煤灰、脫硫石膏、廢水等廢棄物直接利用、合作利用和無害化利用的力度,減少土地資源占用,防止出現二次污染。
二、加強對電力節能減排的配套政策支持
背景:在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中,電力行業承擔著更大、更重的責任,這是電力行業的使命,電力行業近年來在節能減排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也因此增加了巨額的運營成本,尤其是在當前節能減排的主陣地——火電板塊盈利狀況不佳的情況下,許多發電企業不堪重負,國家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政策,也出臺了許多措施,包括脫硫、脫硝。同時在水電、風電等項目開發中,移民補償、生態保護、配套民生設施建設的投入以及隨之帶來的運營成本,也將會進一步增加和提升。
從更好、更快地推進電力行業節能減排角度出發,陳進行委員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建議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步伐,使之真正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補償成本。對火電機組,要在規范核算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建設及運營成本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不同容量、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燃煤機組的差異,合理確定其配套電價政策,以彌補改造和運營成本,從而引導火電企業積極主動地推進設備升級改造。對于水電、風電以及光伏發電特別是水電,要充分考慮其征地、移民、生態保護及恢復等方面的成本,合理確定其上網電價,保證這些項目的基本運營和持續發展,提高各投資主體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
二是建議國家給予環保改造工程專項資金支持?蓮闹醒腩A算內投資、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并提供專項的無息貸款或低息貸款,支持脫硝等環保改造工程建設,以降低項目投產后的運營成本。并將企業繳納的排污費,?顚S,全部返還所繳企業,用于脫硝、除塵等設施的改造。同時,可參照脫硫特許經營模式,在確定合理的脫硝電價和相關配套政策的前提下,適時推進火電廠煙氣脫硝特許經營,推進脫硝產業的專業化管理和集約化經營,支持符合條件的環保企業上市融資,以降低運營成本,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三是建議借鑒粉煤灰綜合利用經驗,參照《粉煤灰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將火電廠煙氣脫硫副產品——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納入資源綜合利用政策范圍,通過財稅、金融等政策引導,提高火電企業和脫硫石膏用戶綜合利用的積極性,不僅可以緩解每年數千萬億噸脫硫石膏給資源、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也必將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四是加大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減排等領域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堅持政府在能源基礎科學研究中的主導地位,優化配置能源科技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快推進研究平臺建設,開發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集聚優勢科研力量,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促進能源企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電源結構和機組結構,推進轉型升級。
2014年:
背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消耗過大、環境容量飽和等瓶頸。包括灰霾天氣在內的一系列環境問題的產生與我們本身所依賴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密切相關,這種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不能再持續下去了,必須進行變革。這種變革就是建設生態文明,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能源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我國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中舉足輕重,能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資保障,既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熱力與動力,又作為一個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經濟社會關聯密集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起到龍頭產業、基礎產業、戰略產業等重要作用。
對于如何在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需求的同時,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和諧發展,陳進行委員提出以下建議:
一、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
加快能源結構調整,促進能源綠色發展。水電和核電這兩種能源可以在短期內發揮優化能源結構支撐性作用,而目前在發展步伐上出現了一些障礙。
首先,要加快推進西南水電基地建設,我國西南地區既是水電資源富集區,也是經濟社會發展落后地區,推進西南水電基地建設既可以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清潔可再生能源,又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其次,要推進沿海核電開發建設。核電是高負荷因子、大功率密集型能源,是煤電有經濟競爭力的替代電源,且具有低排放特點,是我國未來可持續能源體系中的重要支柱。應鼓勵和安排具有實力及相關經驗的大型發電集團參股東部沿海核電開發,培養其核電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能力并獲得核電項目開發資質,盡快使大型發電集團具備主要甚至獨立承擔核電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能力。
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必須在全社會、全領域、全過程都加強節約,采取有力措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努力用合理的資源消耗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要抓主要領域,盯重點企業,實施重大工程。要加快完善重點行業、重點產品能效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推行能效領跑者制度,切實把能效提上去,把排放降下來。
深入推進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和重點污染源治理行動,繼續推進節能改造、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等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