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青海省代表李小松、韓永東、諾衛星、王予波建議,青海省節能降碳實行差別化政策。
建議中提出,青海省有豐富的水電、光伏、風電資源優勢和產業配套優勢,水電、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已占全省電力生產總量的77%。經過多年發展,青海省已形成了以重化工和高載能為主的原材料產業結構。但特殊的產業結構,導致經濟發展的能源資源的依賴相對較強。特別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能源資源的需求將繼續呈剛性增長,單位GDP能耗相對偏高。再加之青海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空氣氧含量低,燃料燃燒效率低,利用同樣的技術生產相同的產品,耗能多于零海拔地區的平均水平。鑒上,完成“十二五”節能降碳目標任務十分艱巨。
“十一五”以來,青海省節能降碳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效,單位GDP能耗逐年下降。個別耗能產品單耗已經達到或優于國家和行業先進水平。但多數耗能產業今后節能降耗空間十分有限。
幾位代表從三個方面提出建議,一是國家實施差別化政策,降低青海省單位GDP能耗下降率、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以及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指標。二是國家充分考慮各自容納空間的實際情況,按照單位面積來核定各省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標。三是在國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基礎上,盡快完善并在全國推行,開展國內各省之間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推動西部不發達地區和發達省份共同致力于溫室氣體的減排,同時通過碳排放交易獲得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有助于實現自身的降碳工程和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