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開幕。中國低碳網記者獲悉,數位政協代表提出建設全國碳交易市場,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低碳發展,這也代表了國際碳金融發展的趨勢。
記者了解到,2014年,國際碳交易市場方面,全球最大的歐盟碳交易市場,輝煌不在,自2013年遭遇重創遇冷,遲遲未見明顯回暖信號;較之歐洲碳市場的低迷,亞洲碳市場最近的表現則頗有亮點:2014年1月12日,韓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在釜山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啟動,韓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場;就中國方面,我國最后兩個碳交易試點交易中心,湖北武漢碳交易中心和重慶碳交易中心啟動,標志著7個試點碳市場全部運行。7個碳交易市場全部啟動后,我國配額總量已達12億噸左右,控排企業數量超2000家。中國低碳網記者了解到,截止目前,各試點均建立了相應的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平臺,確立了交易細則和風險控制,并完善了管理體系交出了一份履約率在95%以上的成績單。全年7大省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累計完成二氧化碳成交量約1568萬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金額近5.7億元人民幣。有了這些試點碳市場的經驗作為基礎,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盡在眼前。
記者了解到,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碳排放交易高層論壇上,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國內政策和履約處處長蔣兆理表示,我國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全國碳交易市場初步將納入5+1個行業(電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務業)的年排放量在2.6萬噸以上的企業,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30億~40億噸。全國碳市場建設將分三個階段進行。
2014-2015年為準備階段。其中2015年的主要任務是與國務院法制辦銜接,爭取盡早出臺國務院行政法規,同時由主管部門出臺其他相關的配套細則和技術標準,以及所有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和標準等。目前許多跨國投資交易機構已經開始重視我國碳市場,有些外國機構甚至已經在我國設立了相關的分公司。
2016-2020年為運行完善階段。其中,2016-2017年為試運行階段,主要任務是根據出臺的各項政策法規,逐步將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范圍,做好配額的初始分配;2017-2020年的主要任務是全面實施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調整和完善交易制度,實現市場穩定運行。
2020年后為穩定深化階段。主要任務是增加交易產品,發展多元化交易模式,逐步形成運行穩定、健康活躍的交易市場,并探索與國際上其他碳市場進行連接的可行性。
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后,排放量可能涉及30億~40億噸,為歐盟碳交易市場的一倍。而首批行業中除了傳統的制造業外,還增加了"航空服務業"。目前航空業基礎好、積極性高,也是排放大戶之一,納入航空業也代表我國對全國統一碳市場的"野心",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國在國際氣候談判會議上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