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截至目前,已有28個省份召開了地方兩會。這些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到了關于治理霧霾、節能減排方面的內容。為了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2015年,各地方在節能減排,環境治理方面又將如何著力呢?筆者作了一番了解。
2015年,北京核心區將實現“無煤化”,城六區將全部取消燃煤鍋爐,開征施工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污費,完善預報預警、科技治污、空氣重污染應急聯動機制;陜西將繼續強力推進“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計劃,全面推行超凈排放、熱電聯產、脫硝除塵技術,以西安周邊100公里無煤化為目標,有序拆改城區燃煤鍋爐;重慶將深入實施環保五大行動。以PM2.5污染防治為重點,抓好揚塵控制、機動車減排、高污染行業及重點企業治理,使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240天以上;河北則在減煤方面提出兩大舉措:清潔高效地利用煤炭資源和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同時提出,“將深入實施農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工程,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除常規治理措施外,各地都在謀求機制制度上的突破,一些新的治理模式也被寫進了報告:河北提出,要協商京津建立生態橫向補償制度,創新節能減排機制;山東正在建立健全空氣質量第三方監測、定期公布、責任追究和財政補償制度。第三方治理等新模式也在四川、安徽、山東、河北等地受到重視。另外,如合同能源管理、網格化管理等治理、管理模式也被寫入“報告”,由此可見,與治理霧霾、節能減排相關產業在新常態、新任務、新舉措下,將會有新發展、新突破、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