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碳交易醞釀更高層次立法
來源:中國低碳網 時間:2015/1/16 14:19:31 用手機瀏覽

    作為制定和執行中國低碳戰略的主要部委之一,國家發改委的一言一行直接關系著中國低碳戰略的發展方。中國低碳網記者獲悉,2014年12月1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17號令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5年1月8日起施行!掇k法》分為對碳排放權的配額、交易主體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并制定了對于違規機構的監管制度,明確了其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從內容上看,本次出臺的管理辦法主要為框架性文件,明確了全國碳市場建立的主要思路和管理體系。而具體的操作細則,則有待配套文件進一步細化。根據國家發改委規劃,在2014年底發布全國碳市場管理辦法后,2015年為準備階段,完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基礎設施建設。而全國碳市場擬于2016-2020年間全面啟動實施和完善。一系列措施意味著,中國碳交易醞釀更高層次立法。那如何解讀中國當下碳交易市場呢?

    碳交易市場源于碳減排勢在必行

    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十一五"開始就把單位能源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十二五"又明確提出要推進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把碳強度指標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前不久我們也開展了國家今后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和路線圖研究。在APEC期間,我國宣布了2020年后的行動目標,提出到2030年左右,碳排放要達到峰值。其意義是十分巨大的。"蘇偉說,這將有力推動國際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轉方式、調結構形成有力的倒逼機制。

    "下一步應該就是將目標落到實處。"蘇偉表示,"十三五"主要還是落實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前后對外宣布的"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標","十四五"、"十五五"可能要進一步落實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的重要目標,這方面的政策會逐步強化和細化。

    由點及面:欲建立全國性碳交易市場

    排碳要付出成本,減碳能獲得收益,這是我們對建立碳排放市場的基本認識。去年以來,中國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等7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從試點運行情況來看,總體平穩。下一步將以7個試點為核心,以點帶面,向周邊輻射,盡快推動形成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英大傳媒投資集團總經理石玉東認為,從政府層面看,今年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明確要求推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研究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9月國家發改委再次明確計劃于2016年實現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總的來說,全國碳市場建設,我認為因為我們試點三年結束,2013-2015年,我希望統一的碳市場能夠盡快建設起來,當然在這之前,我們交易所還是要把自身做細做實,為我們下一步全國市場的建立提供一些經驗。"賓暉說。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碳市場部副主任張昕告訴記者,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政府機構的問題,中國長期以來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來管理節能減排工作的機制,特別是碳交易市場是政策主導性非常強的市場。這個市場如果更多去發揮政府的作用,很可能就會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市場管理瓶頸,在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時候,如何處理好政府的經驗、地方政府的經驗、中央政府的經驗,也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

    在王志軒看來,碳減排、碳市場在中國來講雖然進行了大量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從宏觀和長遠來看,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即便各種條件都比較成熟的歐洲,碳市場的運作也遇到了相當大的一些困難和波折。

    碳交易呈現金融化趨勢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王靖認為,以前所謂的碳金融就是CDM(清潔發展機制)買賣貿易的碳金融,如果從廣義上來講,就是金融服務于溫室氣體減排的金融手腕,都可以歸納為碳金融。

    "如果按照這個定義來考慮,我想前后延伸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服務于節能減排產業鏈最前端的節能減碳服務,節能減排技術使用推廣當中的碳應用;二是類似傳統原來做CER(核證減排量),現在可以做CCER的貿易,今天我們來了很多碳資產的公司,我對國家的CCER,在合適的價格買入,在一定價格拋出,甚至用CCER碳產品做一些其他的成本和金融活動、抵押貸款等等;三是資金參與碳交易市場,甚至今后現貨衍生品+期貨。"王靖說。

    事實上,碳金融已經在國內落地發芽。作為試點之一的湖北,在碳金融方面做了不少的嘗試。為推動碳交易市場發展,湖北在碳金融創新方面率先取得多項突破。今年4月,湖北省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與3家銀行簽署600億元的全國最大碳金融授信,用于支持減排技術應用和綠色能源開發。9月,中心與興業銀行、宜化集團簽署全國首個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協議,貸款額4000萬元,用于企業減排改造。11月,全國首支"碳排放權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基金在武漢發布;華電湖北發電有限公司與民生銀行簽署全國最大的20億元碳債券意向合作協議。這為全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經驗。

    如果中國能夠很好的做好頂層設計,腳踏實探索碳交易市場上的諸多奧秘,創新"碳金融"產品種類、豐富市場交易品種,中國碳排放交易等市場制度在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鏈接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于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蹲h定書》把市場機制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最新又表明全球正在變冷,碳排放不至于影響全球自然環境。同時提出:仍需要堅持保護環境原則不動搖。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兩年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深圳積極推動碳交易相關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中國國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先后完成了制度設計、數據核查、配額分配、機構建設等工作。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全國七家試點省市中率先啟動交易。半年來,深圳碳市場運行穩定,深圳在運用市場機制實現低碳發展方面擔負起探路者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60億交易額!全國碳交易已達2.7億噸!
中國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轉
今冬再添“煤改電”取暖居民27萬戶 河北南部電網
河北省2017年各市節能減排目標考核結果
中天鋼鐵集團兩大環保項目正式投運
《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發展報告2018》正式發布
福建莆田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北京確定2018年節能減排目標:萬元GDP能耗降2.5%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