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旗下賽迪智庫日前發布的《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分析與預測系列報告》也指出,“十二五”前三年,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5%左右,已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的71%。2014年,我國工業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工業能源消費增速回落,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較快,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幾無懸念。展望2015年,在工業經濟增長“新常態”下,節能減排壓力有所緩解,“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有望完成。我國應抓住這一“新常態”機遇,改變工業結構重化的現狀。
工業領域減排力度將加大
從2014年數據來看,1-10月,四大行業中,除鋼鐵外,化工、建材、有色三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快于工業7.7%的增速。從用電情況看,重工業用電量增速仍然高于輕工業。
賽迪智庫工業節能和環保研究所副所長李博洋表示,預計2015年,鋼鐵、有色、石化和建材這四大高載能行業用電量比重穩中有降,結構性節能減排效果進一步顯現。同時,2015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更加積極,工業領域碳減排力度加大。國務院印發的兩個節能減排文件2014年開始實施,2015年仍將繼續加大力度。
“政府將對《大氣十條》等實施情況開展考核,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將在2015年繼續保持下降態勢!崩畈┭笳J為,從環保部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繼續保持下降態勢,氮氧化物更是同比大幅下降了5.8%左右,為2015年完成減排任務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工業結構重化現狀仍需改變
雖然從目前來看,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把握很大,但也絲毫不能懈怠。業內普遍預計,2015年,重工業發展速度仍可能快于輕工業,工業結構重化將導致工業能源消費占比保持高位,工業領域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難度加大。
統計數據顯示,部分工業行業產能過,F象依然嚴重,特別是鋼鐵、建材、有色等行業尤為突出,產能利用率僅為70%左右,導致行業利潤和產品價格大幅下滑。
李博洋認為,利潤不足導致企業投資意愿不高。他推斷,2015年,產能過剩仍將對企業節能減排的投入意愿和能力產生較大抑制力。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國工業節能減排管理基礎依然薄弱。目前我國雖然已發布了粗鋼、焦炭、水泥、銅冶煉、輪胎、化工產品等50多個國家強制性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以及30余個工業行業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但是這些標準中的部分指標已經過時,亟待修訂和完善。對此現狀,賽迪智庫的報告建議,一是要加大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力度,力爭2015年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達到47%和8%左右;二是嚴格投資項目的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提高項目的節能環保準入門檻;三是加快修訂“兩高”產品能耗限額標準,提高標準的限定值及準入值;四是繼續嚴格控制“兩高”產品出口,完善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目錄,禁止高耗能、高排放和資源類產品加工貿易。從而為進一步降低重化工業比重奠定基礎。
此外,鑒于西部地區節能減排現狀和總體進度堪憂,2015年節能減排壓力巨大。業內認為,應充分考慮東部、中部與西部的地區差異,在淘汰落后產能、新上項目能評、環評以及節能減排技改資金安排等方面,研究制定區域工業節能減排差異化政策。與此同時,應考慮不同行業的發展情況,在節能減排技術設備推廣改造、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等方面,研究制定不同行業節能減排差異化政策。
李博洋建議,需加強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研究和制訂,及早部署、統籌規劃,研究提出“十三五”期間以及到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路線圖。
節能環保將更側重源頭削減
北京一家從事余熱利用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為重化工企業做節能服務仍是大多數節能服務公司的主體業務,這種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變。2015年,隨著全國工業產業結構的布局調整,他們會將目光更多投向中西部!耙皇且驗槟抢锸侵鼗ぎa業轉移的承接地,二是因為那里要完成節能減排的目標壓力也更大!
按照2013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4.5萬億元,行業年均增速在15%以上,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業內預計,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清華大學研究員陳德勝認為,這一產業趨勢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將格外突出。隨著政府陸續出臺政策以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在加強違法處理的同時,從資金方面也會給予相關扶持,未來廢氣相關領域將會迎來投資機會,重點行業包括煙氣脫硫、脫硝、油品升級及煤炭清潔利用等。
中國節能協會的一位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從國際上看,近年來,節能環保產業已進入技術成熟期,產業發展重點已由最初的末端治理轉為源頭削減。實現工業的清潔生產正是解決節能減排的源頭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