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各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4年12月底,27件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均按計劃全面落實。
第1件:進一步改善中低收入群眾家庭住房條件,建設保障性住房7萬套,竣工10萬套。
2014年,保障性住房開工100811套,完成全年任務的144%;竣工107432套,完成全年任務的107%。
第2件:進一步提高群眾居住的安全感和舒適度,繼續對老舊小區進行節能保溫、抗震加固、公共區域整治(包括水、電、氣、熱、通信、無障礙等設施)等綜合改造和簡易樓改造,共計1000萬平方米。
截至12月底,全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和簡易樓改造完工1608.36萬平方米,其中,節能綜合改造1282.77萬平方米;抗震節能綜合改造91.24萬平方米;簡易樓改造完工16棟共3.45萬平方米;小區公共環境綜合整治完工182個共230.90萬平方米。
第3件:有效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環境,在城六區開展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完善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啟動實施百萬莊北區、南區居民住房改善等108個項目建設。
截至12月底,已啟動百萬莊北區、南區居民住房改善等205個項目建設,全市棚戶區改造累計完成居民搬遷22823戶(其中四環內8644戶),累計完成改造涉及面積119.59萬平方米。
第4件:改善提升農村地區群眾住房條件,完成8萬戶農宅抗震和節能改造。
已完成農宅抗震和節能改造91290戶,其中新建18244戶、綜合改造6143戶、單項改造66903戶。
第5件: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提高群眾出行效率,實現6號線二期、7號線、14號線東段(金臺路-善各莊)、15號線一期西段(清華東路-望京西)共62公里線路建成通車。
2014年12月28日,地鐵6號線二期、7號線、14號線東段(金臺路-善各莊)、15號線一期西段(清華東路-望京西)共62公里線路實現開通運營。
第6件:為群眾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對80條城市道路的自行車道和人行步道實施整治,增加公共租賃自行車5000輛,完成30項疏堵工程;開工建設長安街西延和蘋果園交通樞紐。
已完成復興門外大街(南禮士路-木樨地橋)、三環外環輔路等80條城市道路的自行車道和人行步道整治工作,整修道路3.3萬平方米;在建國門、天壇東門地鐵站出口等地區增加公共租賃自行車1.5萬輛,總規模達到4萬輛;已完成五環路康化橋出入口改造、康化路增設掉頭環島等30項疏堵工程;長安街西延項目已開工建設,完成形象進度的7%;蘋果園交通樞紐重要組成部分-地鐵M6線西延蘋果園站已開工建設。
第7件:提升、改善100處公交站臺的群眾候(乘)車環境,讓群眾出行更方便;完善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線路,建設1條基于公交專用道的公交快線,優化調整60條公交線路(包括新開20條微循環公交線路、20條定制公交線路)。
已提升、改善東城區天橋站、海淀區上地南路南等100處公交站臺群眾候(乘)車環境;完善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線路,拓寬安立路與北苑路交叉路段,增設了一條機動車道和一條公交專用道;京開西南三環專用道的公交快線已于2014年11月30日開通運營;優化、調整了1路、99路、971路等212條公交線路(包括新開20條微循環公交線路、76條定制公交線路)。
第8件:進一步提高公交車輛運行效率,吸引更多群眾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新建或在現狀道路繼續設置公交專用道10公里。
已在京開高速、西南三環路(內外環)道路上設置公交專用道30.3公里(施劃18.9公里),進一步提高了公交車輛運行效率。
第9件:進一步改善群眾出行條件,完成30條無燈道路的路燈建設。
已完成東城區桃園北街、西城區鴨子橋北街等30條無燈道路路燈建設,道路總長11公里,敷設電纜1.4萬余米,新立燈桿432基。
第10件:緩解停車難,利用人防工程為社會提供1.8萬個停車位。
全年共利用人防工程為社會提供1.85萬個停車位。
第11件:不斷改善空氣質量,繼續實施農村地區“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年內通過優質燃煤替代、煤改電、天然氣入戶等方式減煤換煤100萬噸,完成40萬戶炊事氣化改造工程;完成供暖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2500蒸噸。
2014年,通過“城市化改造上樓一批、拆除違建減少一批、炊事氣化解決一批、城市管網輻射一批、優質燃煤替代一批”方式,完成減煤換煤122萬噸;發展農村地區液化石油氣用戶近80萬戶,銷售瓶裝液化石油氣200萬瓶,核減燃煤50萬噸;完成西三旗熱力、實創熱力、金太陽嘉園供熱廠、華北電力大學等88家224臺3452蒸噸供暖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工作。
第12件:進一步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在28個鄉鎮建設32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0平方公里,改善76個村、6.7萬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已在28個鄉鎮建設32條生態清潔小流域,并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山、水、田、林、湖一體化保護,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0平方公里。實施污水、垃圾、廁所、河道、環境同步治理,改善了76個村、6.7萬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第13件:建成市級綠道200公里,為群眾休閑健身提供更多場所。
已建成“三山五園”綠道、豐臺園博綠道、環二環城市綠道、溫榆河濱水綠道(昌平、通州段主體工程)、海淀南沙河綠道共212公里,為群眾提供了休閑健身場所。
第14件:建設80個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使老年人就近享受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開工建設1萬張養老床位;提高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運營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200-300元提高到300-500元。
已建設西城區金融街老齡公寓、朝陽區寸草春暉養老院、豐臺區盧溝橋街道幸福里養老中心等104個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老年人就近享受生活照料等服務;開工建設養老床位11481張;提高了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運營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200-300元提高到300-500元。
第15件:多種方式提高群眾收入水平,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福利養老金;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確保低收入職工工資增長。
自2014年1月1日起調整基本養老金,總體調整幅度為2013年本市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自2014年4月1日起將失業保險金標準平均每檔上調120元,增長12.7%;自2014年1月1日起工傷職工傷殘津貼標準由月人均3081元調整為3394元,增加313元,增幅10.2%;自2014年1月1日起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39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城鄉居民老年保障福利養老金由每人每月310元提高到350元,增長幅度分別為10.3%和12.9%。自2014年4月1日起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小時不低于8.05元、每月不低于1400元,調整到每小時不低于8.97元、每月不低于1560元。
第16件:解決群眾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提高符合條件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及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金標準。
自2014年1月1日起,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金標準分別由每人每月160元、2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500元。
第17件:在城六區100條背街小巷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打造精品街巷;提升改造150座旱廁,改善群眾生活環境。
在城六區100條背街小巷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共計整修建筑物外立面13.3萬平方米、整修道路12.4萬平方米,進一步提升了街巷的環境水平;已完成了東城、西城、朝陽等12個區縣150座旱廁的提升改造工作。
第18件:努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市環境問題,整治三環路內135處露天燒烤高發點位,實現群眾投訴量下降80%以上;按照“四類”地區管控標準,取締、規范無照游商,實現群眾投訴量下降15%以上。
通過專項整治,三環路內135處露天燒烤高發點位群眾投訴量同比下降87.9%;按照“四類”地區管控標準,開展專項執法行動4336次,查處違法行為5萬余起,群眾投訴量同比下降19.9%。
第19件:建成2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范點,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10大類60項基本公共服務。
已建成東城區和平里街道青年湖社區、西城區德勝街道安德路社區等207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范點,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社區救助、社區保障、社區便利等10大類60項基本公共服務。
第20件:繼續創建660個體育生活化達標社區,為社區群眾提供體育健身、體質測試、健身培訓等服務。
已創建東城區朝陽門街道竹桿社區、豐臺區東鐵匠營街道紅獅社區等660個體育生活化達標社區,為社區群眾提供體育健身、體質測試、健身培訓等服務。
第21件:關注群眾身心健康,創建100所健康促進學校,培養青少年兒童健康生活方式;為本市4.2萬名40周歲及以上居民免費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評估,并為腦卒中高危人群提供健康教育、轉診等服務。
已創建西城區奮斗小學、朝陽區潤豐學校等132所健康促進學校,培養青少年兒童健康生活方式;已完成本市4.2萬名40周歲及以上居民免費腦卒中危險因素評估工作,并為8693名腦卒中高危人群提供了健康教育、轉診等服務。
第22件:進一步方便群眾就醫,在全市21家市屬醫院全面開展分時段預約就診,患者掛號后即可確定初步就診時間。
目前,朝陽醫院、友誼醫院、天壇醫院等21家市屬醫院全面開展了分時預約就診工作,患者無論通過電話、網絡或窗口掛號等何種形式掛號,在獲取的預約單或門診掛號單上,均可獲知“建議就診時間”。
第23件:清理規范用于租住的238處地下空間,消除電線老化、消防設施缺損、通道堵塞等安全隱患。
已清理規范238處用于租住的地下空間,其中東城區20處、西城區15處、朝陽區45處、海淀區40處、豐臺區100處、石景山區10處、通州區8處,消除了電線老化、消防設施缺損、通道堵塞等安全隱患。
第24件:在322個街道(鄉鎮)配備1141套食品藥品快速檢測設備,對轄區食品藥品實施及時有效檢驗檢測,對不合格食品藥品采取下架、退市等控制措施;完成藥品安全信息公眾查詢平臺建設。
已在東華門、北新橋等322個街道(鄉鎮)配備了1142套快速檢測設備(其中1套設備用于業務培訓),對轄區食品藥品進行及時有效檢驗檢測,對不合格產品及時采取下架、退市等控制措施;完成藥品安全信息公眾查詢平臺建設,已于2014年10月份上線運行。
第25件:保障群眾出行安全,開工加裝地鐵1、2號線安全門。
目前,地鐵1、2號線加裝安全門工程實現開工。已完成試點段站臺板結構加固檢測和部分接觸軌拆除移設工作。正在進行現場定位及施工劃線作業。
第26件:建設47個鄉鎮校外活動站,為農村地區未成年人參加校外體育、藝術、科技活動提供場所。
已建成大興區魏善莊鎮第二中心小學、昌平區南邵中心小學等47個鄉鎮校外活動站,為農村地區未成年人參加校外體育、藝術、科技活動提供了場所。
第27件:為群眾休閑旅游提供優質服務,完成全市旅游景區、民俗旅游村、鄉村旅游新業態、各類旅游服務功能區100座廁所升級改造;完成50家旅游景區、民俗旅游村、鄉村旅游新業態、各類旅游服務功能區旅游導覽標識、景觀標識、服務標識的升級改造。
已完成全市旅游景區、民俗旅游村、鄉村旅游新業態、各類旅游服務功能區206座廁所升級改造;完成101家旅游景區、民俗旅游村、鄉村旅游新業態、各類旅游服務功能區旅游導覽標識、景觀標識、服務標識的升級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