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地方動態 >> 正文
北京加快企業碳排放報送進度 核查機構展開競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15-1-12 13:57:55 用手機瀏覽

  北京試點在經歷了首年履約以后,2014年度的碳排放報送、核查工作來得比上一年早了一個月,并且一改政府指派、政府出資的方式,控排企業將首次體驗從第三方核查機構目錄庫中自行委托對應行業的第三方核查機構、自行付費開展碳排放核查工作。這標志著北京試點的碳排放權交易正在向市場化邁進,19家第三方核查機構將在543家控排企業的核查業務中展開競爭,核查能力、報告質量、數據準確性將成為核心競爭要素。第三方核查價格也受諸多因素影響,包括受控排企業所屬行業的排放特點、企業規模及運營方式等。

  新年伊始,在完整得到2014年數據后,北京碳市場控排企業的碳排放報告核查相關工作已經啟動。相比去年,今年的步伐有所加快,同時,這也是北京企業首年自主選擇核查機構,核查機構間的競爭悄然展開。

  1月5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企業于2月28日前上報碳排放報告,并于3月20日前向北京市發改委報送加蓋第三方核查機構公章的核查報告。

  相比去年,這一報告時間有所提前。2014年,企業遞交碳排放報告的時間為3月20日,而核查報告遞交時間則為4月5日。同時,今年春節假期時期為2月下旬,也促使企業提交報告的工作在節前加快開展。

  上述通知同時規定,自2015年起,重點排放單位(即控排企業)應從第三方核查機構目錄庫中自行委托對應行業的第三方核查機構開展核查工作。此前,北京的企業核查工作由政府統一安排并出資,因此北京碳排放核查機構將于今年首次接受市場化競爭的考驗。

  不過,國內碳排放核查市場化并非沒有先例。在2013年及2014年的盤查及核查工作中,考慮到碳市場作為新生事物,企業接受度有限,多個試點均由政府主導相關工作。但深圳試點于2014年已經率先嘗試了企業自主選擇核查機構,并順利完成核查報告提交工作。

  企業關注核查數據質量

  對北京控排企業而言,自主選擇核查機構并自行承擔費用此前已有心理準備。

  在去年的核查工作完成之后,北京已經明確了2015年將由企業自費核查,并通過各類渠道與企業進行了溝通。

  “我們知道原來就已經規定免費核查是有時限的,之后就自行決定選哪家,畢竟以前是政府統一出錢,現在企業自己做能更好的進行選擇,”一家旗下有多家機構被納入北京試點的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該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此前已有心理準備,因此在去年核查工作完成后就開始著手2015年的核查工作,明確告知旗下納入企業將要自費核查,以便這些企業提前做好預算。

  不過,由于正式通知下發時間為今年1月,大部分企業已經完成2015財年的預算制定,因此仍有不少企業并未擁有核查預算,造成了一定財務難度。

  在自主選擇核查機構的過程中,核查質量成為大多數企業首先關注的重點。3家受訪企業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希望核查機構能夠提供高質量、準確詳細的數據,便于企業內部管理,也防止可能出現的數據混亂。

  “我們選擇核查機構,價格還是其次,服務質量非常重要,不希望因為一點價錢的差別選了水平不夠的機構,最后得到一筆糊涂賬,”一家大型國有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企業進行核查,不僅僅是完成政府要求,同時也希望能夠通過得到的數據對自身情況進行更好的判斷。在去年的核查中,由于核查機構工作不夠細致,導致最后的結果難以分析,無法幫助企業優化排放管理。

  同時,4家受訪企業表示,通常來說如果沒有問題,會沿用以往的核查機構,因為已經有過兩年的合作,機構對企業情況更了解,溝通合作起來也更愉快。一家跨國企業相關負責人說,“去年政府給我們指定的核查機構派出的人員非常專業,對政策和規則很了解,核查能力也很強,本身機構背景也過硬,因此我們就沿用了這家機構!

  也有企業希望得到核查機構的更多服務。一家生產型企業表示,他們拿出了較高的預算,希望選擇一家能夠提供增值服務、對碳市場了解深入的機構。最終簽訂的機構除了能夠提供核查服務外,還能在企業培訓、碳資產管理、CCER交易等方面給予指導,因此價格稍高也可以接受。

  核查機構展開競爭

  早在去年下半年,部分企業就已經開始了對核查機構的選擇,而核查機構間的競爭也已經展開。而在1月份發改委的正式通知發布后,核查機構對企業的爭取也開始加快速度。

  目前,北京共有19家經過備案的核查機構,其中既有大型的專業認證企業,也有專注碳領域的中小型企業。2014年,北京共納入543家控排企業。

  對于企業而言,在同類型的核查機構中選擇,如果質量相似,則價格成為競爭的第一要素。

  此前,北京處于規范市場和培養核查機構的考慮,通過政府出資的方式進行核查,價格為每家企業8萬至12萬元。

  在此基準上,最初北京核查機構給企業的報價基本在5萬至6萬元之間。

  但同時,由于其他試點政府核查的出價均在3萬元左右,給了企業較低的心理預期,加上競爭日趨激烈,目前的市場報價已經在3至4萬元浮動,部分機構還開出了更低價位。

  “碳排放核查本身就沒有固定的市場價格,現在也沒有指導價,而企業也在各方詢價,導致價格不斷下調,”一位核查機構相關業務負責人說。

  而核查機構開展“價格戰”的情形在深圳首先推行自費核查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一位深圳碳市場參與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深圳的政府指定核查為每家3萬元,因此最初,深圳核查機構報價也與之類似,在2-3萬元之間浮動。但后期,隨著詢價企業越來越多,深圳的21家核查機構開始了對全市635家控排企業的的激烈競爭,價格從2萬下調至1萬多,有的核查機構甚至開出了6千的價位,吸引了不少企業。

  但目前,核查機構的人力成本普遍較高,價格過低將必然導致質量受到影響。一家深圳控排企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4年,企業沿用了最初政府指定的核查機構進行核查,但明顯感覺到了兩輪核查的質量差異。在政府指定核查時,核查機構給了對碳市場完全沒有概念的企業很多幫助,并且進行了培訓講解,讓企業對碳排放管理有了基本了解。但第二次核查時,只有一個新入職的核查員進行核查,所用時間也大幅縮短。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各試點對于企業碳排放數據的要求有所不同,同時企業性質有所差異,使得相比深圳,北京的核查機構工作量大為加大。

  一家核查機構工作人員對21世紀報道記者表示,據他觀察,相比深圳,北京的核查報告更為復雜,要求單據齊全、交叉核對,往往長達幾十頁。

  除了核查報告之外,北京的核查機構還需要承擔企業新增設施核查、監測計劃審核等附帶工作。同時,深圳企業直接用電的較多,核查工作相對簡單,而北京納入的熱力等行業則要求較大的工作量,而北京納入的連鎖餐飲企業,分店可以達到上百家,如果要每一家到現場核查,成本將大為提升。

  核查數據準確性需要保障

  企業自主選擇核查機構,使得核查報告準確性至關重要。

  一家北京控排企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們愿意出較高價錢聘請有實力的核查機構,同時也擔心核查機構價格競爭也會使得機構為了爭取合同而受制于部分企業,導致“核查數據有什么貓膩”。

  而另一家北京控排企業表示,希望通過政府出資指定核查機構的方式統一管理,規范市場。

  首試企業自費核查的深圳,對核查機構進行了嚴格規范。除了對核查機構備案外,深圳還對每個核查員都進行了備案考試。

  去年3月,為保障深圳市控排單位2013年度履約碳核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和《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核查機構及核查員管理辦法》(試行)正式發布前進行了碳排放核查員考試。兩個小時的閉卷考試中包含了深圳碳交易法規及核查管理的各項內容,在最終參加考試的601人中,共有448人成績合格,通過率僅為75%。5月21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深圳市發改委共同發布了《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核查機構及核查員管理暫行辦法》,對核查機構進行了進一步規范。

  “我相信絕大部分核查機構不可能作假,”一家深圳核查機構工作人員說,“沒有必要為了一家企業把我們機構的資質陷進去,風險太大了!币患冶本┖瞬闄C構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對于大型核查機構來說,信譽和資質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弄虛作假。

  目前,進行自費核查的北京和深圳都安排了對核查報告的復查,通過抽檢方式進行質量把控。同時,由于目前各試點均已掌握了企業歷年數據,因此如無設施增減和重大經營改變,企業的排放結果應該基本保持穩定。例如,上海試點出臺的《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就規定,如果企業的年度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報告中認定的年度碳排放量相差10%或者10萬 噸以上,或者年度碳排放量與前一年度碳排放量相差20%以上,上海市發改委應組織對納入配額管理的單位進行復查。

  “所以核查機構要造假也沒有空間,積累了幾年數據,政府對數據質量是可控的!鄙鲜霰本┖瞬闄C構工作人員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金昌市國家級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國際能源署:中國助力全球減排
將強制性碳排放目標 納入“十三五”規劃
將強制性碳排放目標 納入“十三五”規劃
政協委員馮丹龍:建議建立綠色增長國家戰略
新環保法理應配套最“強硬”的執法來保障順利實施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節能環保
胡鞍鋼:中國有望2030年實現碳絕對減排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