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召開的“打造低碳城市•建設綠色哈爾濱”為主題的寒博會高峰論壇上,包括國家“十二五”課題組在內的全國行業專家圍繞“低碳、綠色、環!钡闹黝},為建設低碳、綠色的哈爾濱獻計獻策。
作為全國最早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城市,哈市對市區內具備改造能力的臨街建筑,實施了裝飾性的節能改造,先后共完成節能改造任務近兩千萬平方米左右,惠及百姓17萬戶左右。改造后的建筑,冬季的室溫平均提高了3℃-5℃,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二氧化碳等排放問題。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清勤說,截至2014年12月5號左右,國內綠色建筑2123個,建筑面積2.38億平米,但是黑龍江的排名卻不盡如人意,甚至在東北三省的綠色建筑發展中都相對緩慢。王清勤認為,綠色建筑的核心,就是節約資源,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創造一個健康適宜的室內環境。
在“十二五”期間,科技部和建設部聯合設立一個名為“‘十二五’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的關鍵技術研究和示范”的項目,哈爾濱河柏小區作為34個示范工程之一,已率先完成了墻體、屋面、樓頂的節能改造,同時對供熱系統,采用太陽能和天然氣供暖的新型供熱方式,將在建筑節能的基礎上,大大降低碳排放,減少大氣污染。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建筑熱能工程系副主任姜益強說,哈市入冬后頻繁出現霧霾天氣。
姜益強建議,對哈市既有建筑進行節能65%的改造,從源頭上減少能源的消耗,拆除分散的小鍋爐,實現小網并大網。對于并網存在困難的,可以采用燃氣鍋爐進行替代,采用單棟的供暖方式,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引進熱泵或者是太陽能供暖技術。其中,單棟供暖方式可以參考俄羅斯的供熱模式。姜益強強調,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是社區改造的核心,也是真正實現節能減排與適宜人居的完美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