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上周末發布了2013年萬家企業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結果。經中國化工報統計,在1191家未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的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有286家,占比達24%。中西部部分地區未完成任務的企業較多,尤其是焦化、化肥、煤化工企業居多。同時,在超額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的631家央企中,有149家石化企業。
根據公告,“十二五”前3年,萬家企業累計實現節能量2.49億噸標準煤,完成規劃期節能量目標的97.72%。在2013年參加考核的14119家企業中,3975家考核結果為“超額完成”,占28.15%;1191家考核結果為“未完成”,占8.44%。
記者分析發現,各地節能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差異明顯?傮w上看,東部地區節能形勢明顯好于中西部地區。截至2013年,北京,天津、吉林、山東、上海等省份,已提前2年實現“十二五”節能目標任務。并且山東有20家石化央企、江蘇有13家石化央企超額完成了任務。而“未完成”企業欠賬較多的仍為中西部一些省份,如江西多晶硅企業,內蒙古、陜西、寧夏、新疆等地的焦化、煤化工、化肥企業等。
企業間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的進度差距加大。一些央企和地方骨干企業能夠按照時間進度嚴格完成節能目標任務。其中參加考核的中央企業共1414家,考核結果為“超額完成”等級的631家,占44.63%。但是,部分企業完成情況較差。比如,山焦集團五麟煤焦開發有限公司節能總目標為8.26萬噸標煤,前3年僅節能0.37萬噸;運城德信隆化工有限公司節能總目標為3.10萬噸,實際節能0.20萬噸。有的能耗不降反增,如中鹽華湘化工有限公司,節能總目標為2萬噸,實際完成為-2.16萬噸。
分析“未完成”的原因,不少企業是受市場需求不足影響,生產負荷低或間斷性生產,使生產效率低,單位能耗大。此外,個別企業節能量目標已完成,但管理措施得分很低;部分產品綜合能耗指標下降空間有限。還有停產、轉產、搬遷后復產等原因導致單位能耗增加。但也有一部分企業是出于主觀懈怠,節能不積極,甚至采取不配合、不上報數據等消極行為。
同時,一些企業表示,考核結果“未完成”有特殊原因。如陜西興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由于企業轉型和生產系統裝置的改變,部分產品能耗指標短期內大幅上升。而事實上公司轉型正是為了實現節能低碳發展,這些節能效果會在后期顯現出來。
中國石化聯合會相關人士表示,一方面,石化行業的節能工作起點比較高,有的企業能效水平本來就處于高位,完成同比例指標的難度更大一些。另一方面,石油和化工產業是典型的裝備型產業,大的改造對資金和技術要求高,完成節能指標存在一定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