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日在漢堡出席中歐論壇漢堡峰會第六屆會議并發表題為《樹立互利共贏的新標桿》的主旨演講。演講中有諸多亮點值得盤點、分析。
低碳發展贏得贊譽
李克強指出,中國節能減排交出一份好的成績單,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排放強度下降5%左右,是多年來最大的降幅。一向重視低碳發展的歐盟面對這一成績,一定會對中國刮目相看。
李克強用四個比喻指出了上半年穩增長、調結構的做法:不僅對體制性障礙“拆藩籬”,還對結構性矛盾“動手術”,彌補發展中的“短板”,做強實體經濟的“筋骨”。筆者認為,只有體制機制得到了創新、之前積累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老路才能被破除,能耗大、能源利用率不高等“短板”才能被彌補,以石油、電力、煤炭等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才能進一步做強。
唯有真正做到了“拆藩籬”、“動手術”、“補短板”、“強筋骨”,包括低碳發展在內的發展目標才能實現。
“中國經濟不會‘ 硬著陸 ’”讓世界放心
李克強指出,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有人擔心的“硬著陸”,而是會給國際經濟帶來正面影響,是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一莊嚴承諾無疑給世界經濟帶來“強心劑”?偫砟軌蜃鲞@一承諾是有底氣的。因為政府正在引導社會把我們的“人口紅利”轉為“人才紅利”。改革創新是潛能最好的“挖掘機”。中國人民吃苦耐勞,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創新體制、創新科技,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中歐關系的大樹掛滿了累累果實
中歐建交以來,雙方貿易增長了230多倍,現在平均每天就有15億美元的貿易往來。李克強形象地將這一進程比喻為“一棵小苗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這棵樹上掛滿了累累果實”。他還說:“在我演講的這20分鐘里,中歐之間達成了幾千萬美元的合作。”
中國是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歐盟是最大的發達經濟體!白畲蟆迸c“最大”交融、一切都有可能,“新興”與“發達”攜手、優勢就會倍增。李克強對中歐關系發展提出三條重要建議:共謀貿易發展“大棋局”、推動投資進入“快車道”、開辟創新合作“深海域”。這三條建議內涵豐富,既有點也有面,希望雙方能在“軟件”、“硬件”方面都能全面合作。李克強著力“推銷”了高鐵、核電等中國產品和技術,并對歐方在出口管制改革中公平對待中方、歐方對中國企業赴歐投資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提出了希望。李克強分析道,在綠色經濟領域,歐洲有優勢,中國有市場。他指出,希望雙方合作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示范區,以增強聚集和放大效應。這一示范區的建設,不僅能夠為歐方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尋找市場,還能讓中國引入歐方先進的節能環保理念,如能迅速推行,必將成為中歐合作典范。
跨越山川海洋阻隔,走出互利共贏道路
李克強在講話最后,引用了中歐論壇漢堡峰會所在地德國的諺語“信念能移山”和中國寓言“愚公移山”。對中歐關系寄予良好祝愿: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世界,有開放的信念、合作的信念,就能跨越山川海洋的重重阻隔,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寬廣道路。
兩個關于山的比喻說明了中歐關系發展的前路還會有重重困難,但只要中歐雙方能夠包容互鑒、相互支持,能夠按照習近平主席訪問歐洲時倡導的那樣,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