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中國企業為什么需要節電?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07/4/28 17:23:42 用手機瀏覽

理由一 能效經濟時代,節電勢在必行
   
工業革命以來至20世紀,人類經濟的突出特點是以Labor Efficiency 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為中心和重點的。 在勞效經濟主導的時代,誰的物料成本低,誰的勞工工資低廉,誰能夠獲得便宜的土地, 就能夠贏取足夠的利潤空間。 那些"三來一補""來料加工"型企業的成功,關鍵就在于對勞效經濟特征的成功把握。然而,企業一味追求廉價的勞工和便宜的土地,已經越來越難以成功了。 一些企業像候鳥一樣,今年在珠海,明年搬中山; 今年在蛇口,明年移關外。更有甚者,今年在中國,明年去越南。沒有技術的提升,只能靠低廉的勞工和土地賺取利潤,何處是企業的歸宿? 什么才是企業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 逐步地,人們發現,企業的成功除與Labor Efficiency有關外,更取決于企業的Resource Efficiency 資源生產率,更具體地說,就是Energy Efficiency能效。
   
在能效經濟主導的時代,誰的能效高,或者說誰能夠創造出幫助顧客提高能效的產品與技術,誰就能夠成為贏家。像零售業及酒店業的競爭,國外已經將重點放在了能效上面,因為從能效的提高方面獲得的利潤,甚至會高出業內通常的毛利。顯然,能效經濟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一種任何企業都無法抗拒的趨勢! 隨著地球暖化和區域不穩定可能引發的能源危機,能效經濟到來的速度正在加快。大幅省電的變頻空調,使海信這樣的以IT業務為標榜和主導的企業在競爭激烈的2001中國空調市場上一時成為亮點。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功,因為在空調市場上海信完全是一個新秀,她成功的關鍵在于她幫助顧客提高了能效?讫堅诩译娛袌錾系闹匦箩绕,其成功之道與海信幾乎如出一轍。依托其專利技術,科龍推出可以大幅節能的冰箱與空調,成功地擺脫了家電企業只打價格戰而不問技術訴求的巢臼,創利能力獲極大提升。在能效經濟時代,節電器將成為必需品。


   理由二節電,國情所迫,政府倡導
   
 據“MicroEnergy(NZ)Ltd”2001年對中國電力消費的調研年報指出:在對中國2000年各省的《統計年鑒》、中國統計網和中國能源協會等的耗電信息統計分析后得出結論中國大陸節電市場份額高達3000億元人民幣。換句話說,2000年僅在用電上,中國就浪費了3000億元。自1995年以來,中國政府相繼頒布了《中國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97111由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并于199811起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而且每年政府都在節電改造上投入巨資,以求有效的解決中國在電力資源上潛在隱患。2001126,中國節能高層論壇在北京開幕。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李榮融在論壇發言中闡述了我國節能工作面臨的新形式和新任務,并就2002年的節能目標提出:加快制定《節能法》配套法規、標準、規范;強化節能執法監督,規范企業的用能行為,使節能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軌道;大力推進節能進步,重點開發和推廣節電技術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政府機構帶頭節能等六大措施。在論壇上,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向全國各級政府機構以及公共財政支持的軍隊、武警、教育、醫療、研究機構等發出了《政府機構節能行動倡議》。倡議說:我們政府機構的能源消耗占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5%,每年僅能源費用就超過800億元,已成為財政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機構節能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一項重要的節能政策。我國政府應在節能工作中起帶頭作用。來自機械、汽車、冶金、石化、煤炭、電力、有色、運輸、建材、紡織、輕工、制藥等十多個行業,包括國家電力公司、中國節能投資公司、武漢鋼鐵集團、青島啤酒集團、海爾集團、哈爾濱醫藥集團、中國第一汽車集團、上海第一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企業在論壇會上聯名強向全國企業發表了《企業節能倡議》。倡議稱:全國企業要強化節能意識,自覺樹立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理念的新發展觀,要貫徹國家能源政策,加快能源結構調整,…… 推動企業科技進步,應用先進節能技術,積極開發和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

理由三 省電=賺錢,電費:未被企業控制的最后一項成本
  著名的財經刊物[CFO](財政執行官)雜志最近發表的對美國10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所做的一項調查,獲得了兩個驚人的發現:第一:電費開支通常為企業的第三或第四項最大的成本;第二:對多數企業而言,電費是未被企業控制的最后一項成本。關于第一個發現,[CFO]發表評論認為,在多數財政行政官的傳統觀念中,電費成本是生產成本的一部分,因此直接控制的壓力不大,無須單獨加以考量,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因為除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外,電費的支出通常為第三大項的開支,是往往被CFO們在控制模式中忽視,然而卻是十分驚人的一項成本。關于第二個發現,在這些大公司中,企業花費大量的投資用于對物料和人工成本的控制,如復雜的和極其先進的電腦控制流水線,電腦控制的物流與配送系統;復雜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CFO們熱衷于物料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運輸成本控制,稅費控制和行銷費用的控制,但恰恰對電費的控制感到力有不逮。何以如此?[CFO]雜志認為,在電力市場解除管制以前,買誰家的電是難以選擇的,企業在用電價格方面的談判力很;更重要的問題在于,CFO們普遍認為電費開支是難以控制的,交電費天經地義,因為用電設備消耗多少電,是由其機電特性所決定的,主觀的控制無能為力。此種觀念正確嗎?差也![CFO]雜志認為,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企業至少可以減少20%以上的開支。技術層面:在設備側通過改造的方式,如加裝先進的節電控制裝置,通?梢允乖O備的用電減少5-25%。一系列成熟的節電手段,都可以使不同的用電設備,如電機、燈光、空調、壓縮機,甚至一個用電系統的用電量獲得大幅度的降低。這方面的潛力極大,而且有成熟的被證明有效的手段可供選擇,F在的問題在于,CFO們普遍沒認識到這一點。管理層面:事實上,最大的節電潛力應來自加強管理,通過加強管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CFO所面對的困難是,他們或許認識到了加強管理的重要性,但他們缺乏相應的工具,比如,實時的電力信息系統,讓他們了解企業的哪些部分用了多少電,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有了這些統計信息,他們將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節約用電。總之,電費是這些大企業的第三或第四大成本,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控制,而目前的現狀是企業很無奈,不象企業的其他成本控制,CFO們有非常明確的方式有效的控制,電費的控制卻仍處于一種非常初級的階段。因此,電費成本控制,成為美國大公司的最后一塊成本控制處女地,是未被控制的一項成本,同時,也是企業的最后一項可控制的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18中國能效論壇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
天津:造一流人工智能控制節能項目
讓“沉睡”的土地動起來 湖州強勢推進“五未土地”處置
國家節能中心組織開展“春季調研”系列活動
上海市節能監察中心完成“陶瓷金鹵燈在中國國際酒飲中
北京節能環保中心完成“整體化LED節能照明方案在醫院的
通知丨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于征集2018年節能低碳
2017-2018節能服務產業年度峰會在京隆重召開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