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增加公路養護管理的科技含量,慶陽公路管理局在公路養護建設中探索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用“四新”技術打造低碳綠色公路。
“冷再生”更低碳
國道211線木缽至板橋段是慶陽市通往寧夏銀川的重要通道,車流量大,公路病害多,針對這一路段反復修、反復壞的頑疾,慶陽公路管理局首次采用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術,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節約資源、降低污染,實現了零返修。負責養護技術工作的孫志剛介紹說:“我們先對舊路面銑刨,再通過冷再生技術對銑刨后的舊料進行再生、攤鋪,在保持路基不變的前提下,舊路面修復一新,施工快速便捷、無污染,是一項環保低碳、符合循環經濟模式的新技術!
在引進和使用“四新技術”上,慶陽公路管理局一方面多方考察“四新技術”的優越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對需要維修養護的路段多方調研,保證“四新技術”的應用在路面病害的治理和道路維修上實現“對癥下藥”。去年,在國道211線板橋至木缽段公路上成功應用冷再生技術之后,今年又引進基層冷再生技術,利用就地冷再生機對路面基層進行一次性銑刨、破碎、添加、拌和及攤鋪,提高結構的整體性,達到了節約成本、保護環境的目的,這項技術在在甘肅省尚屬首例,效果良好。
預防養護更“延壽”
預防性養護就是一種周期性強的強制保養措施,通過采用先進的檢測技術,提前發現道路隱患,并施以正確的預防性養護措施,及早治理,降低養護成本,延長道路使用壽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年初,慶陽公路管理局購置了5臺灌縫機、1臺掃路車、1臺雙阻縫劃線機等養護設備,為做好預防性養護提供“利器”。利用灌縫機等預防性養護設備,在國道211線宮河至羅兒溝圈段、省道202線打扮梁至慶城段,對路面裂縫及時灌縫修補,避免了路面遭受水損病害,提高了行車舒適度,并延長了公路的使用壽命。慶陽公路管理局高級工程師范玉函介紹說:“較之以往的手工灌縫,機械化灌縫不僅提高了灌縫速度,而且灌縫更加均勻,養護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對有小病害的路面用切割機切割,然后用灌縫機灌縫,瀝青灌縫嚴實,提高了路面的防水性能,也減少了橋頭跳車!
同時,該局還應用了改性乳化瀝青技術。購置了一套ZY-GSR-6型改性乳化瀝青設備,自主生產改性乳化瀝青,并在乳化瀝青中嘗試加入滲透劑,增強透層油的滲透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應用了應力吸收層罩面技術,在省道202線董志至長官段、國道211線木缽至慶城段實施了應力吸收層罩面,有效處治了裂縫,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應用了高分子路面裂縫貼處治技術,處理了路面裂縫病害。通過這些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路況質量,節約了成本,打造了慶陽公路養護的新亮點。
“生態路”更環保
與以往邊坡防護時除去邊坡上的雜草不同,今年,慶陽公路管理局在邊坡上專門種起了草。養路工需要做的只是定期用打草機為邊坡上的草“整形”。在邊坡上種草可以綠化公路環境,更重要的是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和滑坡災害的發生。這種生態邊坡防護方式起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一方面,生態邊坡防護費用很低,操作起來簡單省事;另一方面,有效解決了水土流失的問題,也減少了滑坡災害的發生。更大的意外收獲是,邊坡防護還美化了公路環境,形成了一條生態綠色通道!爸艿廊珥,其直如矢”的道路,只能算是使用性能好的道路,真正意義上的好路,是道路質量和與之相關的環境生態質量的高度統一。生態邊坡防護養護方式下的慶陽公路,稱得上是好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