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節能降耗”對西部資源大省青海的工業經濟發展約束性日益趨緊。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加快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和高標準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破解青海工業發展“困局”著力點仍然在于轉變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
--工業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卻難解“困局”
“利用鐵合金礦熱爐余熱發電技術,每生產一噸硅鐵,我們就能降低消耗500多度電!鼻嗪0偻ǜ呒儾牧祥_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向東說,“隨著節能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技術的突破,現在的硅鐵行業已經不再是‘傻大黑粗’形象!
青海百通高純材料開發有限公司是亞洲目前最大的高純硅鐵生產基地,年產能達30萬噸。2008年以來,在國家節能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的支持下,這個企業加大技術攻關,破解了鐵合金冶煉余熱發電這一世界性難題,并自主研發了鐵合金生產環節自動化加料清灰、出鐵口除塵清灰等多項節能技術專利。
近年來,青海省把節能降耗作為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全省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制定各項政策,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和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擴張等一系列措施,青海工業的單位增加值能耗水平大幅下降,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指標。同時,也讓鐵合金、電解鋁等行業的技術水平提升到了國內先進乃至世界一流水平。
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處處長葉裴文介紹,從2008年起,青海省一方面停止審批、核準、備案“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產能擴大項目并加大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同時,通過逐年加大財政對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支持的力度,鼓勵六大高耗能工業行業實施了一系列節能技術改造!笆晃濉逼陂g,青海完成萬元GDP能耗從3.07噸標煤下降到2.547噸標煤的目標,降幅達17.04%,超出國家下達節能目標任務0.04個百分點。
葉裴文告訴記者,通過連續多年的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技術改造,青海工業企業的落后產能基本已經全部淘汰,而且淘汰標準高于全國水平。不過,隨著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實施空間越來越小,青海省工業能耗繼續下降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在國家下達節能降耗硬性指標的前提下,節能降耗對工業經濟發展的約束性已經越來越突出。
“‘十二五’期間,國家層面給青海下達的目標任務是單位GDP能耗要下降10%。但是,‘十二五’的第一年,青海省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9.44%,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上升9.26%!比~裴文說,在此背景下,“十二五”期間青海平均每年需降耗4.86%才能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以目前形勢來看,青海的“十二五”節能降耗任務幾乎無法完成。
--節能降耗壓力大“根子”在產業結構失衡
葉裴文分析認為,從青海的工業經濟結構來看,以資源型、原材料型為主的工業占比仍然比較大,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這是青海節能降耗難的根本原因。青海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青海輕工業增加值僅為97億余元,而重工業的增加值為922億余元。
“目前,青海省工業總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60%,水泥、鐵合金、碳化硅、純堿、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則高達90%,從根本上制約著節能降耗的操作空間!比~裴文說,雖然經過持續的結構調整,青海工業發展體系已基本形成并顯現出活力,發展方向也已非常清晰,但是由于受資源型工業特點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從根本上解決結構性矛盾仍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緩沖期。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青海省是資源型省份,以資源開發為主的重化工高載能工業是這個省經濟的主要構成,始終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加之青海地處青藏高原,受交通和自然環境影響,吸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的產業難度較大,使得高耗能為主的工業結構短期內難以調整。
“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支持青海等藏區經濟發展政策深入落實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快速發展,青海提出了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重點構建以鹽湖化工為核心的六大循環經濟主導產業體系,形成資源加工初級循環、產業多層面聯動發展的循環型產業格局。從青海工業發展的資源特點和優勢來看,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發展思路,但是這種格局導致青海“十二五”工業發展仍然以重化工業為主。同時,青海利用資源優勢承接東部地區部分能耗相對較高、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基礎原材料生產加工項目,也導致現階段產業層次不高、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居高不下。
“產業結構調整對今后一段時期的青海來說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喬弘志說,出于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以及氣候原因的影響,青海發展農牧業和旅游業的空間非常有限。同時,青海又地處內陸,遠離東部沿海主要市場,大宗礦產品運輸成本高,產品競爭力弱。再加上能源消耗過多地集中于基礎加工業,環境約束性條件和節能降耗壓力比較大,這就導致了其結構轉型面臨的困難要比其他地方更多。
--著力培育十大特色優勢產業發揮比較優勢破解發展“瓶頸”
隨著西部開發的逐漸深入,西部交通等基礎設施快速發展,不僅把青海帶入立體“交通網”時代,而且將為青海工業經濟“走出去”帶來新的機遇。同時,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氣候干燥、寒冷,通風條件優良,在某些產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條件,比如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
“鐵路運力的成倍增長將大幅降低工業原料、工業產品的運輸費用,為企業提供更大的利潤與發展空間。”李向東說,基礎條件的改善將有利于青海工業積極參與市場,進而在市場的無形指揮下進行自我調整。
《青海省工業與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青海將緊緊圍繞優勢資源和現有產業基礎,加強產業基地和園區建設,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化工、煤化工、裝備制造、鋼鐵冶金、特色輕工和生物產業等十大特色優勢產業;工業投資將著重促進產品結構由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轉化,由價值鏈低位向價值鏈高位提升;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投資力度,力求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
“在新能源產業上,青海省確立的重點是發展太陽能光伏、光熱利用、風能、鋰離子電池和生物質能產業。計劃到2015年,新能源產業銷售收入達到800億元!眴毯胫菊f,截至2013年,青海僅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就超過了300萬千瓦,新能源相關產業的“十二五”規劃將有可能提前完成。而鹽湖化工產業將以鉀、鈉、鎂、鋰、硼等資源綜合開發為主線,構建以鉀鹽為核心的化肥工業、鎂鈉資源綜合利用和鹽湖鹵水深度加工循環經濟。
喬弘志介紹,根據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和青海省相關部門擬訂的《青海省工業轉型升級重大產業基地建設實施意見》,通過推進產業聚集、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和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圍繞十大特色優勢產業,到2015年,青海將形成5個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10個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的重大產業基地,基本形成循環經濟特色產業鏈條。
為了產業基地盡快升級轉型,從2013起,青海通過落實一系列電價補貼、運費補助等政策,以及制定扶持上下游企業對接、建立長效供需等方面的獎補辦法,加大了對生產要素的保障力度。同時,在招商引資方面也進行了方向性調整,2013年和2014年,青海主要工業園區的招商引資項目中,符合綠色發展和延伸產業鏈的項目分別達到了70%和80%以上,工業園區主導產業集中度、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占比和企業研發投入都在顯著提高。
“結構節能是實現節能減排的根本途徑。”葉裴文說,對青海而言,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構建特色鮮明、比較優勢突出的新型工業體系,才能從根子上解決青海工業的發展“瓶頸”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