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能源消費國,中美在能源安全的博弈中,素來是競爭大于合作,而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這個無形的屏障已經被撕開一個口子。突破口來自于昨天中美兩國能源主管部門會談并簽署的《戰略石油儲備合作諒解備忘錄》,以及雙方在頁巖氣、LNG、核電等領域的合作可能。分析人士指出,中、美兩國能源安全觀正在轉變,心態更為開放,未來技術合作將引領。
中國戰略石油儲備數據或公開
基于能源安全考慮,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SPR)庫存歷來是核心機密,從不對外公開,而在國際上,IEA成員國美國、日本等國每天公布原油動態庫存,并對國際油價產生一定影響。本次備忘錄的簽署,業內也頗感意外。
更開放的態度意味著強大的自信支撐。安迅思研究和策略中心總監李莉認為,“這是一個開始,今年以來我國力推市場化,安全觀也悄然發生變化,美國由于頁巖油氣革命成功,對能源出口不再像過去那樣謹慎,雙方達成共識釋放了積極信號!
本次備忘錄的簽署意味著今后中國SPR數據有望像美國等國一樣透明。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我認為,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完成后,我國戰略石油儲備數據就會對外開放。但過程中會避免引起市場過分波動!
早在2003年,中國就開始籌備石油儲備基地,規劃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油庫等硬件設施建設,預計到2015年形成相當于90天凈石油進口量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力。雖然官方鮮少公布石油儲備數據或建設進度,但隨著時間點臨近,市場預計三期工程將很快完成建設。過去10年中國戰略儲備對國際油價幾乎沒有影響,建成且公布數據后,中國的原油議價權有望提高。
來自普氏能源資訊的數據也顯示,今年4月我國原油進口猛增,原油加工量跟前幾個月相比沒有太大變化,因此判斷大量進入了原油戰略儲備。更有分析稱“中國今年以創紀錄的速度囤積戰略石油儲備”,主要是因為國際油價相對平穩,策略性地增加進口。
多領域開展技術合作
在昨日的會談中,中美雙方同時就兩國頁巖氣開發、LNG貿易、AP1000核電項目、非化石能源以及能源資訊共享等領域的合作交換了意見。雙方均表示,中美兩國在能源領域擁有許多戰略合作機遇,應加快拓展新的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找出中美經濟戰略對話提出的多項問題的解決方案。
由于地緣政治因素,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能源大國,有各自利益考慮,雖然此前進行了多輪談判,也沒有具體合作成果。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形勢和中國大氣污染治理要求或將改變現狀。
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向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元首代表提交的報告顯示,就加強全球溫室氣體減排,中美兩國大規模的合作行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林伯強也認為,最快突破的將是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等領域的技術互補合作。
在油氣方面,美國頁巖油氣革命的成功增加了美國向外出口的可能性。早前奧巴馬政府解除超輕質油(凝析油)出口禁令已釋放松動跡象,BP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張馳對記者表示,雖然超輕質油占美國原油總量比重很小,但美國上游的勘探商非常希望將原油出口到更有價格競爭力的地區,隨著立法確立,未來美國出口的趨勢肯定是越來越開放的。李莉則分析,五年后美國有望大量出口液化天然氣,中國作為優質買家,也是美國生產商非常希望到達的出口地之一。
在核電領域,由于目前中國三代核電技術中應用最廣泛AP1000堆型就是進口自美國西屋公司,中美核電合作前景廣闊。不過,由于AP1000的主泵設計等問題,國內最早啟動的三門和海陽AP1000項目都已嚴重拖期近兩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大核電公司內部人士告訴上證報記者,如果中美加強合作,美國政府鼓勵西屋盡快解決AP1000的設計問題和設備制造問題,向中國出口最新研發的技術,中國三代核電建設速度也有望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