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鋼結構建筑推動未來2年公共建筑節能改造
來源:中國節能服務網 時間:2014/7/3 19:38:12 用手機瀏覽

  國家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建綠色建筑1.4億平方米,同時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6.2億平方米。面對進一步強化清晰的節能減排指標和強化措施,為傳統“兩高一耗”的建筑行業帶來不小的影響,有業內專家預言:此次節能減排方案將為包括節能綠色建筑等一系列新興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加快建設節能減排降碳工程,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是兩型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鋼結構作為綠色建筑的極佳形式,是建筑節能減排 “排頭兵”。

  未來兩年內鋼結構建筑將成為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主要方向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國內建筑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耗能占到社會總能耗的46.7%,傳統建筑業的碳排放量幾乎占到排放總量的50%。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在建筑領域推行能效強制標準,將推進公共建筑,特別是重點用能建筑通過節能改造或購買節能量的方式實現能耗降低目標。

  業內人士指出,傳統建筑普遍使用的混凝土施工污染嚴重、能耗巨大、回收困難,要突破其節能降耗制約瓶頸,必須擴大節能建筑使用比例。據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已確定全國近40座城市作為“十二五”期間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要求每個城市未來2年內完成建筑面積不少于400萬平方米的改造。節能綠色在全國各地的推廣,是國家穩增長調結構和節能減排戰略的關鍵一步。

  杭蕭鋼構總工程師方鴻強告訴記者,作為綠色節能建筑的杰出代表,鋼結構建筑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貫穿“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循環經濟發展原則,由于其經濟和技術的優越性能、綠色減排、循環經濟以及可工業化、產業化發展,能更好的適應并滿足當前節能減排需要,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

  借助創新技術促進節能減排

  研究數據表明,建筑能耗占社會商品能源總消耗量的25%,其中空調能耗占到建筑能耗的一半左右。有專家建議,大規模使用包括壓蒸無石棉纖維素纖維水泥平板(CCA板)灌漿墻體在內的預制裝配式內外墻成套技術的鋼結構建筑,可以在用電高峰時段減小電網的壓力,對節能減排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與傳統建筑中的普通內外墻相比,應用于鋼結構綠色建筑的CCA板灌漿墻成套技術,更具有“節能減排”核心優勢。方鴻強從技術角度向記者做了詳細剖析,以杭蕭鋼構的綠色建材生產與集成基地——浙江漢德邦建材有限公司的預制裝配式防水防火節能保溫耐久外墻核心成套技術,以及預制裝配式防火防蟲隔音內墻核心成套技術為例,其以漢德邦生產的綠色節能輕質高強防水防火CCA板為面板,同時配以輕鋼龍骨體系,在其空墻內灌入輕質EPS材料。這種高密度CCA板經14000噸液壓機壓實,產品的干縮濕脹性能及強度大幅提高,板材導熱系數低,保溫性能良好,是傳統磚墻保溫性能的3倍,能大幅降低能耗運行。

  據了解,杭蕭鋼構全資子公司——浙江漢德邦建材有限公司位于桐廬經濟開發區,注冊資金1.4億元,占地面積400畝,廠房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年產預制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TD板)1500萬平方米,壓蒸無石棉纖維素纖維水泥平板(CCA板)2000萬平方米,這種綠色環保的輕質高強高密度CCA板,是采用世界領先的德國生產設備和工藝,以進口原生木漿纖維、硅酸鹽水泥、精細石英砂、水等物質,經電腦程序精確配料、抄取成型、14000噸液壓機壓實(高密度)級高溫高壓蒸壓養護等特殊技術處理而制成的高新技術產品。100%不含石棉、甲醛、笨及其他有害物質,無任何放射性,使用范圍不受任何限制,綠色環保、高效節能,產品具有輕質、高強、高韌、大幅面、A1級不燃,不透水,防火防潮、隔熱保溫、防腐防蛀、耐候性好等優良性能,是國家大力發展與推薦應用的新型綠色建材產品。大幅度地提升了鋼結構建筑的整體性能和建筑品質;并且材料可實現循環利用,減少“建筑垃圾”的產出,實現工業化建筑的“變廢為寶”,把對環境的有害污染降到最低。

  隨著新型城鎮化戰略部署及行政體制和財稅體系改革推動,目前各地正在密集出臺超低能耗或零能耗節能建筑建設相關“綠色行動”,進一步增加對綠色建筑立項和規劃建設。業內人士認為,建筑節能技術市場需求快速“蔓延”,既有助于實現“十二五”規劃節能減排目標,同時帶動我國建筑綠色市場良性發展,成為相關企業搶灘的一塊寶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18國際建筑節能創新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
河北:在全國率先推進鋼鐵焦化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合肥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可申報獎補
售電行業出路:多元融合發展
漁光一體:水上發電,水下養魚
大蒜都已“牽手”核技術 談“核”不必色變
環保部:成立專家團隊指導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
建筑垃圾資源化發展不盡樂觀 新興環保產業亟待配套政策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