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4日是我國第24個全國節能宣傳周,“攜手節能低碳,共建碧水藍天”是今年的主題。
近年,三門峽市節能減排工作成效顯著,連續兩年被評為河南省節能減排工作先進地市,這是三門峽市各級各部門積極主動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取得的成果。在全國節能宣傳周里,本報記者重點采訪了我市相關職能部門,傾聽他們在吃、住、行方面有關節能減排的經驗和做法。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來之不易,關乎國計民生,然而日常生活中糧食浪費的現象隨處可見,如果一直持續下去,后果非常嚴重。我市在減少糧食浪費方面有哪些舉措呢?據三門峽市糧食局工作人員介紹,該局一方面加大倉儲設施建設和倉房維修改造力度,加大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力度;另一方面做好珍惜糧食、節約糧源的宣傳工作,利用“世界糧食日”等契機廣泛宣傳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倡導文明、科學的消費習慣,喚起全民愛糧節糧的社會意識。同時,該局組織有關人員走進社區、學校等宣傳愛糧節糧的重大意義,介紹糧食儲存保管技術、安全用糧注意事項、家庭保糧節糧“小竅門”!巴ㄟ^這些舉措,改變了一些人浪費糧食的觀念,包括‘餐桌浪費’等不良行為也得到了有效遏制!边@位工作人員說。
建筑節能是關系到我國建設低碳經濟、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敖,我市住建部門按照建筑節能閉合式管理要求,嚴格管理,強力推進,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嚴格按照65%和50%的節能設計標準執行。節能設計標準執行率100%,市區施工實施率達到99%!笔凶〗ú块T工作人員劉剛表示,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是另一大有效舉措,該部門積極推廣應用太陽能、地源熱泵技術,要求12層以下建筑采用太陽能熱水器、庭院照明燈;鼓勵12層以上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器。按照這些要求,靈寶市2013年新建建筑設計使用地源熱泵項目12個,建筑面積31.25萬平方米,并做到了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保證了施工質量合格;盧氏縣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利用,金色家園、東城小區均采用地下水源熱泵,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莘川花園小區采用太陽能光熱集中供熱水系統,建筑面積為1.04萬平方米。
為更好地推進綠色建筑工作,市住建部門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先后下發多個文件,從政策上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領導與推廣。同時,要求各縣(市)大力宣傳推廣綠色建筑,進行項目儲備,并將其作為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三門峽市商務中心區的紫金大廈項目已正式申報二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即將通過評審。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綠色、環保、低碳、舒適的新能源空調車輛已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2011年,我市在河南省率先實施公共交通新能源戰略,發展綠色公交,構建低碳交通,投資1000萬元購置了10臺油電混合動力新能源公交車,投入到黃河路1路線;2011至2013年,陸續更新天然氣公交車97臺,新車上線運營后,以其低排放、低噪聲、節能方便、運行平穩等特點,受到廣大乘客的一致好評!靶履茉垂卉嚧蟠蟾纳屏耸忻竦纳瞽h境,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質量,提升了城市品位。”市交通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說,出租車以前全部加油,為了節省能源并減少污染,近年,我市不斷加大改造力度,目前在市區現有的620輛出租車中,有600輛油氣混合動力車型,20輛為純電動車。
另外,三門峽市的節約型公共機構建設成果也非常顯著。在今年4月公布的第一批省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名單中,我市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三門峽國際文博城合署辦公區)和盧氏一高榜上有名。
談起獲此殊榮的經驗,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節能辦工作人員張天峰侃侃而談!皣H文博城會展中心采用巖棉板外墻外保溫系統、金屬保溫屋面等多項先進節能技術!睆執旆逭f,另外還安裝了5噸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環保節能,有效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及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產生,同時也避免了使用瓦斯或燃料油鍋爐爆炸的危險。周邊的綠化采用噴淋灌溉系統,水源取自文博城南側澗河水;衛生間用水采用感應水龍頭、腳踏閥沖水裝置;中央空調采用變頻電機供水系統以及二次變泵變水量系統,最大限度杜絕水資源浪費。
三門峽盧氏一高在節能管理方面也摸索出一套先進的經驗,尤其是采用太陽能熱水技術為師生提供洗浴,節約了大量的煤炭,同時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據三門峽市發改委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省定三門峽市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為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7%,“十二五”前三年,我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5.54%,超額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5.5個百分點,累計節能16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400萬噸,完成整體目標進度的91.41%,累計降幅位居河南省第二,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節能減排工作先進地市。
6月10日,杭州低碳科技館的工作人員將附近社區居民捐贈的舊衣物放到新設立的“衣物重生大熊貓”中,這些衣物將被統一回收用于捐贈或重生利用。
當日是“全國低碳日”。浙江省在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舉辦全國低碳日主題活動,推出一系列活動,向市民宣傳低碳環保理念,號召大家培養健康低碳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