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關注可再生能源系列之數字化解讀太陽能利用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5 15:11:28 用手機瀏覽

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保有量已超過6000萬平方米,有專家估算,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在樓盤中的利用率平均只有1%,而通過太陽能熱水器產生的熱水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和采暖。

  實際上,我國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年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2/3以上,如能充分利用這些太陽能對耗能大戶的建筑來講,無疑是一劑節能的良藥。

  太陽能與建筑結合達到節能效果并不容易。首先,太陽能建筑是指用太陽能代替部分常規能源為建筑物提供采暖、熱水、空調、照明、通風、動力等一系列功能,以滿足(或部分滿足)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技術支持是太陽能建筑的重中之重。專家指出,把房子本身建成節能住宅,才可能實現真正的太陽能建筑。以采暖為例,利用太陽能采暖,一平方米集熱器可以為三到四個建筑平方米供熱。這同以往普通采暖措施一平方米集熱器供應一平方米熱源相比,優勢很明顯。但是,這是以節能的房子為前提。如果房子本身建造的不節能,如同沙漏的原理,那么,再多的熱量都無法保存。因此,房子密閉性好,耗能低,太陽能建筑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既然太陽能已成建筑節能的重頭戲,那么今年這種重要可再生能源在全國各地的應用情況到底如何呢?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期針對全國25個省,109個城市的居民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一系列有趣的數據,可為2005年的太陽能建筑作個注腳。

  剛剛起步的14.3%

  再好的太陽能,離不開地產商的認同。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仲繼壽副主任指出,通過調查,他發現,在業主入住前統一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社區占總量的14.3%,業主入住后自行安裝的社區為51.3%,可見還是以業主自行安裝為主。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開發商的冷淡是有原因的。開發商最關心的是如何將房子盡快賣出去,獲得利益最大化,而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勢必會增加投入,這部分投入或許從長期來看是增值的,可是這部分增值空間被入住業主享有,開發商難以從中取利,因而積極性不高。

  眾所周知,統一的安裝便于管理也利于節約能源及相關費用,因而開發商的態度對于太陽能利用的未來前景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此,專家指出,當前太陽能建筑的理念推廣比具體某項技術或產品的推廣更加迫切。

  有資料顯示到2015年燃氣、電熱水器將被太陽能熱水器替代,太陽能將成為市場主角,F在太陽能電池板已在某些建材市場開始銷售,太陽能路燈已在一些街道和小區安裝應用,分體式太陽能熱水器也逐漸變成主導產品,太陽能建材化的趨勢十分明顯。

  同時,太陽能建筑示范項目的成功運行,也給其他開發商帶來了寶貴經驗。據了解,目前我國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能力達到1200萬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保有量超過6000萬平方米,堪稱世界第一,但是大規模應用方面還存在問題。隨著應用規劃的擴大,數量的增加,應用地域從村鎮、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擴展,遇到了與城市建設規劃、管理要求相矛盾的問題,由于數量多又無序的使用,從外觀效果、系統性能,到設計、施工安裝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給城市建筑規劃,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帶來了負面效應。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部提出了“太陽能與建筑結合應用”、其目的就是要鼓勵在城市住宅建設中,在有條件的項目上廣泛使用太陽能,但必須與建筑結合、有標準、有規范,從設計、施工安裝、驗收都有序進行。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與建設部建筑節能中心在實施“建筑一體化的太陽能工程類試點示范”的過程中,加緊開發新技術、研制新產品及開展試點和工程示范,使得太陽能與建筑結合應用工作在關鍵技術方面有了階段性的突破。

  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在各地展開了太陽能與建筑結合的應用探索。云南麗江滇西明珠,占地21000m2,建筑面積93700m2,總集熱面積3400m2,成功地解決了作為屋面板構件的平板式太陽能熱水器結構外觀與建筑一體的問題,解決構件式單元集熱器的形體尺寸、強度、剛度以及與建筑屋面安裝的防風、防雨、防雷、保溫隔熱的問題。

  北京常營工程,工程總建筑面積2300m2,建筑圍護結構符合北京地區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率大于65%。這個項目采用了住宅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布置與控制,提高系統的性能與可靠性,解決了平板集熱器與建筑結合的技術環節,并進行了北方地區的防凍實踐。

  力諾科技園生活區,占地200畝,住宅面積2.6萬平方米,投資規模3563萬元,太陽能集熱器作為建筑部件,與建筑結合,避免影響建筑美觀,并可以全天候提供生活熱水,用太陽能滿足用戶60%~70%的熱水需求,用戶的資金投資回收年限為3-5年。

  山東皇明德州皇明小區,占地3萬平方米,住宅1.5萬平方米,采用光熱轉換、功能一體化集熱器裝置,注意解決樓內及室內上下水、安裝施工技術落后、應用太陽能與常規能源復合系統經濟優化設計、多種熱水供應方式設計和控制系統設計等多項應用技術。

  專家認為,這四個示范項目各有所長。建筑一體化的太陽能工程類試點示范的實施促進了與建筑結合的太陽能集熱技術的完善和應用,促進了推廣應用政策法規的制定,除編制地方規范、管理辦法、標準圖集外,也培養了一批從事太陽能與建筑結合應用事業的技術骨干。

  巨大的市場空間,對商家來說無疑是讓人振奮的號角。山東皇明太陽能有限公司工程項目經理王學軍指出,太陽能的利用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山東皇明德州皇明小區在太陽能建筑上的探索,為得是找到一條低能耗技術與建筑外觀完美結合之路,F在的開發商采用太陽能的時候往往擔心太陽能設備的安裝會影響建筑外立面的效果,而德州皇明小區在這方面作了大膽嘗試,讓太陽能設備的設計安裝與建筑自然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開發商的一個難題。

  讓人欣慰的44.4%與45.9%

  示范項目的成功運行固然讓人興奮,但市場的需求才可謂是開發商的興奮劑。

  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被訪問的人中有44.4%人對太陽能熱水器比較了解,了解一點的人占45.9%,由此可見太陽能利用的群眾基礎頗為深厚。

  同時,有71%的人認為采用太陽能是為了節能、60%的人認為是為了環保,而有29.5%采用太陽能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熱水。

  據對中國城市的調查,居民每周的淋浴次數為4次以上。

  太陽能熱水器在江浙、昆明等地的利用率遠大于1%。

  對于中國廣大的地區而言,太陽能對于生活熱水具有明顯的節能效果。一平米集熱器,在太陽能資源一般的地區節能效果可以達到41%,在太陽能較豐富地區節能效果可達53%,在太陽能豐富地區節能效果甚至達到了65%。

  ……

  上面的數據雖然瑣碎,但是都透露出讓人興奮的信息,太陽能利用的市場空間頗為可觀。而實現太陽能與建筑的一體化也是建筑節能的重要途徑,它是將太陽能利用技術與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等優化組合,調整建筑耗能比例結構、提高太陽能保證率,為住宅提供采暖、制冷和生活熱水,營建低能耗高舒適性的健康居住環境。

  神奇的1=95.39=70.11=19.475=0.779=1.5

  乍看這是個奇怪的等式,實際上頗有道理。解讀這個數據,就要提到政府在太陽能推廣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太陽能技術的升級換代與市場推廣的深入,相關部門制定的法規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再次完善與改進,才能更好地促進這一市場健康發展。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劉燕輝主任就大膽地提出了以太陽能換綠化率的建議,為相關部門制定法規提供了思路。這種想法,從根本上說就是利用太陽能的環保效應。

  國家推廣太陽能目的是為了環保與節能,而環保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減少了CO2的排放,而這與綠地吸收CO2的效果相一致。

  這就可以得出上面的等式:1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95.39公斤煤產生的熱量=70.11公斤的CO2=19.475平方米的草坪=0.779平方米的落葉喬木=1.5平方米的綠地。

  這個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出太陽能利用后的節能效應,并且通俗易懂。

  說到節能,仲主任再次排出了一系列數據,以北京為例,包括設備折舊費在內,包括電熱水器,天燃氣熱水器和太陽能熱水器,每運行一次的費用分別是1.26元、0.8元、0.41元,可以看出太陽能熱水器在運行全生命周期里所用的費用比電熱水器要便宜的多。

  我國是太陽能熱水器生產的最大國家,但是人均占有量只排到世界的二十幾位,而能源匱乏卻是我國的現實問題,所以推廣太陽能是當務之急。盡管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標準,如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不同地區的節能設計標準等,除成本、技術、市場等制約因素外,管理體制過于分散、激勵政策體系不健全、全民教育與理念傳播不夠等都是制約太陽能建筑發展的相關因素。

  所以專家呼吁,激勵政策的出臺可以為太陽能的盡快普及打開方便之門。

  在這一點上,其它國家的經驗值得借鑒。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對達到一定標準的節能建筑全部或部分返還其上繳的稅收,配合以相應的措施以確保這筆資金用于下一個階段的技術研發;驅οM者實行相應的補貼,有些國家對消費者購買光熱光電產品的補貼已達到了1/3,這樣的政策無疑極大促進了節能產品的推廣。

  另一方面,有的專家建議政府在能源價格上可以實行階梯價格。對相關的能源設立一個消費限度,這一限度以滿足普通用戶的基本生活生產需要為標準。超過此標準,在價格上就按階梯遞增,以此來控制能源的過度消費。

  同時,政府對于太陽能推廣還要加強監管。目前市場上還有大量不節能建筑在興建,關鍵問題不是沒有標準,而是沒有強制。比如,北京要求住宅建筑要達到65%的節能標準,可是真正達到的又有多少呢?可見在執行這一標準時,監管措施還存在著很大的漏洞,還需出臺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措施。如果真正能夠貫徹落實這一標準,太陽能利用才能蔚然成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規劃要點
澳大利亞記者關注節能環保問題
美國有關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情況考察報告
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與促進措施
G8財長會議:能源問題成為八國集團關注焦點
歐開發商關注降解塑料和環保設備
荷蘭政府積極支持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美國三箭齊發開發可再生能源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